第一版:要闻版总第3498期 >2019-12-11编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刊发日期:2019-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