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健康·生活总第3498期 >2019-12-11编印

医生做科普 赶上好时候
线下主刀线上主播 粉丝暴涨助力传播
刊发日期:2019-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并倡导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一要求极大推动了健康科普、健康传播的发展,使过去基本靠医务工作者自发科普,转变为国家要求的自觉行动。

  政策的鼓励,得到了技术的加持。以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健康科普提供了极大助力。很多医务工作者、医院都借助新形式升级科普技能包,加快了健康知识的普及。而媒介平台则通过扶持正规军、打压不靠谱信息等途径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提宫外孕就想起一个词——炸弹。这炸弹厉害了,要咱们的命。”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拿着一张子宫的图片,对着镜头深入浅出地阐释宫外孕的概念。

  “代餐这种懒人减肥产品,说实话三无产品真的比较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辟谣小分队”苦口婆心地劝说“靠代餐过日子肯定要营养不良”。

  “在这个区间,我们要结合他的生长速度,结合他的骨龄,来进行综合判断。”“协和胖大夫潘慧”掰着手指头给老铁们算“孩子五岁长多高才正常”的问题。

  这些短视频,每段几十秒,看得人真不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那一段,点赞一万三,胖大夫那段光评论就有一千八。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鼓励下,随着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传播手段的勃兴,健康科普走上了快车道,扩大影响同时提升了亿万百姓的健康素养。有的医生还成了网红。

  有人感言:“在传统方式下,即使是一位名医,一辈子也不可能建起10万个信任的患者关系。而现在,可以通过新的传播平台快速建立起来。”可以说,医生做科普,赶上了好时候。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