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六年的努力,由中国科大交叉合作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在位于四川、云南两省的中国地震实验场已经成功试运行。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波信号传到地震台网,地震专业人员采用理论算法处理地震数据,得出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刻、深度、破裂机制等参数,迅速做出公众通报,为防震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然而,这一方式对24小时人工持续值班监测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地震局基于446个地震评估结果,对比显示无人操作的“智能地动”监测系统与专业人员人工计算处理结果的准确性非常接近,同时,“智能地动”监测系统仅需要1—2秒时间报出所有地震震源参数,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自动速报系统需要3—5分钟计算时间后报出地震信息。
这套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已投入运行一年,已成功地测试了多个国家的地震数据,系统的研发团队正在与日本、土耳其、墨西哥等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监测机构探讨交流合作推广计划。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