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579期 >2020-04-10编印

县里有扶持 村里有产业 农民有钱赚
我县产业扶贫项目催生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刊发日期:2020-04-10 作者:  语音阅读:

  “这10.8万元,村里准备用来建白玉木耳种植大棚,继续发展产业。”日前,在观音堂林站大石扒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老九正在等村“三委”干部和县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史磊,商量刚刚领回的资产收益资金的用途。

  近日,我县向13个贫困村发放了今年上半年共计117万元的产业扶贫“村企合作”收益资金,大石扒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大石扒村位于该县西部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全村276户8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72户486人。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花椒、迷迭香、白玉木耳种植等产业,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19年年底,已脱贫167户477人。

  我县产业扶贫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和各乡镇资源禀赋,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

  为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充分调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带贫积极性,我县从产业扶贫发展实际出发,通过县乡村户联动梳理,明确乡镇主导产业和村户特色产业,澄清全县产业扶贫底子,建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台账,绘制了产业扶贫分布图,更新完善了带贫台账,进一步巩固了带贫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采取订单农业扶贫,县域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以高于市场10%~30%的价格回收农产品;奖补激励扶贫,采取以奖代补、先建(种)后补等方式,对自愿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各类带贫经营主体实施奖励性补助政策,去年共落实发放奖补资金294万元,惠及贫困户4502户;资产收益扶贫,光伏电站覆盖贫困户4048户。

  与此同时,我县积极实施资金池撬动扶贫,县政府出资1500万元建立扶持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池,放大5倍用于扶持贷款发放。利用扶贫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履行带贫义务、落实带贫成效,巩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发展生产中来,发展产业增收脱贫。2019年共为25家企业发放贷款5430万元,带动贫困户470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13个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该模式不仅提高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或村集体增收,也真正实现了小资金撬动了大产业。(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