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3580期 >2020-04-13编印

情 怀
刊发日期:2020-04-13 作者:  语音阅读:

  我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对于所驻村大石扒村的情怀,我写过不少文章。但关于石头,正如它的村名俯拾皆是,多得让人厌烦,正是因为石多土少,地薄水缺,才严重制约了这里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这里的石头还是有一些特点的。

  我仔细观察过,以村室为中心向周围看去:东山出青石,西坡有黄石,南面多片石,北沟出“玩石”。这里的石头也真正做到了才尽其用,勤劳智慧的乡亲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充分发挥了本地石头资源的优势,或修房盖屋,或砌墙垒堰,或修桥铺路,就连鸡舍、狗窝也用片石为它们遮风挡雨。的确如此,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是没有把他们放在有用的地方。

  许多石头都有了用武之地,可散落在北沟的大大小小的“玩石”又有什么用处呢?按白居易在《双石》诗中的描述就是“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这些籍籍无名的石头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琉璃疙瘩儿”,有的黑不溜秋,有的黄不拉叽,要色无色,要形少形,一不能建房,二不能砌墙,真是百无一用,格外不受老乡们待见,虽然也有些似是而非的形状,也有些深深浅浅的坑洞和斑点,但终究还是显得平淡无奇,稀松平常。

  不过,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玩石”,我却有点爱不释手了。每当我闲暇的时候,就常常坐在它们中间,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就感到十分亲切可人,象是见到了多年失散的老朋友,跟它们用心灵去对话交流,看着它们饱经沧桑的面容,倾听它们给我讲述亿万年前的故事,仿佛就有了一种淡然和超脱。

  带着感情去爱,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时间久了,看着这一块块石头又象是自己的孩子,尽管它可能皮肤黑,眼睛小,个子矮,甚至智力差,但看惯了还是觉得挺顺眼,毕竟它就象是自己的亲骨肉,它的身上流动着自己的血脉,继承着自己的基因,这是一种难以放下的朝思暮想,是一种割舍不了的骨肉情深……

  很多奇石爱好者把自己的心肝宝贝经过打磨 、抛光、上腊之后摆上几案供大家观赏,或因形而名,美其名曰“鹰视天下”“一帆风顺”“金玉满堂”等等高大上的名字,这些寓意吉祥,高端雅致的奇石让人叹为观止,不过我也拣了几块儿自己心仪的石头,色彩虽不斑斓,造型虽不奇巧,但也足够养性怡情,自得其乐。还给它们起了土里土气的名字,黑色的叫“黑娃儿”,满身疙瘩的叫“赖渣儿”,呆头呆脑的叫“老呆”等等,叫着它们的乳名,看着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感觉这样更接地气,心里便更多了一丝甜蜜和满足。

  爱与不爱,不在价值几何,不在出身名门,而在于你对它怀有几分情怀。

  “爱此一玩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曹雪芹的这首小诗恐怕最能表达我的此刻的心情吧!    (杨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