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父城·故事总第3612期 >2020-06-01编印

艺人老苏“讨说法”
刊发日期:2020-06-01 作者:  语音阅读:

  “自学,俺可是村里的老艺人,为啥4月份县里举办的油菜花节、这个月乡里的义演都不让俺去参加哩?你是嫌俺吹类不好?”5月24日上午,在肖旗乡党委委员、宣统委员朱自学的办公室里,该乡韩店村68岁的唢呐老艺人苏长江情绪激动地“质问”道。

  苏长江唢呐技艺好,屡次在市县两级组织的唢呐比赛中获得奖项,是县里的唢呐传承人,艺德更是令人赞服,这一次到乡政府“讨说法”,还是头一遭。

  “叔,您误会了!您的唢呐技艺有口皆碑,主要是考虑到您年纪也大了,来回折腾怕您身体吃不消,再者咱们村的唢呐艺人也多……”看着憋得满脸通红的苏长江,朱自学一边把水递到他手里,一边开解道。

  也难怪苏长江不高兴,用他的话说:“我太‘热’这个了。”从18岁起学吹唢呐算起,他已有50年的从艺生涯了。因为这个爱好,他可没少受苦,嘴上磨泡出血吃不成饭、因吵到邻居挨过打、到28岁还是个大龄剩男……再苦再难,苏长江也从未想过放弃。在他的坚持下,不仅自己成了村里唢呐演艺的“好手”,而且儿女们也都成了唢呐班子的“顶梁柱”。一年到头,他带领家人在全国各地演出,不仅愉悦了身心,还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两层“洋楼”。

  “苏大叔,您的心情我理解。今天我刚好要到恁村里办事,咱爷俩一起回村转转,也好说说心里话……”朱自学说。  

  据了解,韩店村是当地有名的唢呐“专业”村,自清乾隆初年就有吹奏唢呐的传统,目前村里有唢呐艺人200余人;2015年9月韩店唢呐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肖旗乡在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中,为了弘扬唢呐文化,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幸福韩店,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硬化路面、绿化村庄、亮化道路、美化环境,新建了唢呐民俗园、唢呐文化广场,绘制了喜庆热闹的唢呐文化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民俗、体验唢呐文化。

  朱自学陪着苏长江边走边唠,还给他介绍了乡里对唢呐传承的建设规划,并时不时地征求苏长江的建议。  

  “苏大叔,您看看咱建的这个馆啥样?”在即将建好的唢呐民俗馆前,两人停下了脚步。“这边是咱村里唢呐传承发展、唢呐名人的一个展示厅,这边是唢呐演艺厅,建好以后就是我们韩店唢呐对外展示的舞台,到时候您们这些老艺人都将是这个舞台上的‘宝’啊,尤其是您要唱主角儿哩,不仅要演好,还要将您的本事传承好,这事儿您可不能推辞啊!”

  “放心吧!有多大劲儿俺就使多大劲儿,做好传帮带,让咱们的唢呐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苏长江心情豁然开朗,脸上笑开了花儿。

  临近中午,朱自学告别了苏长江,踏上了返程的路。忽然,一声嘹亮的唢呐声响起,豫剧《朝阳沟》银环上山唱段里欢快喜悦的节奏声声入耳,在韩店村上空越飘越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刘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