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一大早,观音堂林站北水峪村村民胡正国带着一筐土鸡蛋,登上在村口停靠的发往观音堂林站的班车。“原来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柏油路修到村里头,班车通到家门口,出门送货方便得很。”胡正国说。
北水峪村位于我县西部山区,此前由于交通设施等建设滞后,村里的产品出不去,外面的产业进不来,严重制约了全村脱贫的步伐和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县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通村公路修到村里,还开通了班车,村民的出行难题彻底得到解决。在各级的帮扶下,胡正国积极发展土鸡养殖和蜂蜜产业,并于2018年底光荣脱贫。
近年来,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通村入组工程”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四季亮赛,一季度一观摩,一季度一评比,推行“三级书记抓建设,三级‘路长’抓管理”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我县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强化县、乡、村三级公路管理措施。县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组建县道专业养护队伍,实行定人员、定路段、定职责、定标准的“四定”养护工作制度,实现了县道养护常态化。各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建立村级养护组织,完善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全面提升县域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
与此同时,我县通过采取对沿线公路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实施“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建设停车港湾、公路驿站,安装路域文化标识,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建设了8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示范线,打造了25.6公里的“美丽农村路”,创建了22公里的“美丽公路”,建成公路文化主题游园6座。
此外,我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模式,与脱贫攻坚、国土绿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深度融合,建设美丽小镇5个、四美乡村10个、示范村129个、人居环境达标村133个,建成生态廊道12万亩,带动大黄村等一批村镇以魔术、图书、物流、电商、农旅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打造了石板河、清凉寺等旅游基地;全县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7条、城市公交线路8条,投入车辆119台;打造旅游专线5条、扶贫专线2条,实现了零换乘、全覆盖。
目前,我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380余公里,323个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我县并于近期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2019年度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巫鹏 史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