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乡村振兴总第3624期 >2020-06-17编印

科技特派员卢东亮:“手把手”教会贫困群众致富技术
刊发日期:2020-06-17 作者:  语音阅读:

  “花椒树枝头这一段如果有嫩枝发出来了,你留个30—40公分掐头,到明年这一枝就会结果了。”在观音堂林站余家村村民解章太的花椒树地里,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卢东亮正在给村民传授花椒高产技术。

  从1994年开始,卢东亮一直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及农资经营。2008年,卢东亮成立宝丰县福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农业种植合作模式;2009年,卢东亮被评选为“河南省优秀科技人物”;2016年,卢东亮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入驻观音堂林站余家村进行科技扶贫。

  余家村属于省级贫困村,种植花椒800多亩。有农户356户,1354人,其中贫困户263户862人。该村地处浅山岭干旱区,自然条件较差,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接到科技扶贫特派员任务后,卢东亮徒步走遍了余家村12个村民小组,对余家村的地形地貌、耕地状况、花椒产业等情况了然于心。治病找病根,扶贫找“穷根”。经过了解,余家村荒山荒坡多、耕地少,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低,花椒产业发展存在良种缺乏、品质不优、管理粗放、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卢东亮从科技培训入手,狠抓管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2016年10月份以来,他多次举办花椒技术培训班,种植户累计受训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同时在花椒生长的关键节点,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从冬季修剪整枝、早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入手,及时解决花椒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花椒的产品质量和产量。

  “以前咱种花椒没有技术,不会剪枝,不会管理,通过专家手把手教,现在学会了花椒种植管理技术,过去每棵花椒树的产量1到2斤,现在增加到3、4斤,甚至有的达到5、6斤。”63岁的解章太种植了六亩花椒,看着长势喜人的花椒,逢人就高兴地介绍起他的“花椒经”。

  2020年,余家村2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依靠花椒种植的236户实现了脱贫目标,群众种植花椒积极性不断高涨。目前该村花椒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800亩发展到1400多亩,产量也翻了一番,不少贫困户依靠特色种植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肖艳超 韩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