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乡村振兴总第3632期 >2020-07-01编印

产业扶贫见效了 大石扒群众带笑了
刊发日期:2020-07-01 作者:  语音阅读:

0701-2.jpg

  6月30日,骄阳似火,但在观音堂林站大石扒村的食用菌大棚内,笔者却看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大棚内,只见一个个白玉木耳菌棒悬空挂起,一排排、一串串,整齐有序,煞是好看。刚生长出来的白玉木耳状若花朵,色泽洁白,质地如玉,惹人喜欢。在村党支部书记李老九的带领下,男同志攀上爬下为大棚加盖防晒网,女同志们负责采摘成熟的白玉木耳,她们往来穿梭,一边采摘一边凉晒,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石扒村贫困户王要冷说:“这可都是钱袋子,俺这可是在摘钱哩!有了产业,今后俺村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大石扒村位于观音堂林站西1公里处,这里土地贫瘠,人均耕地0.75亩,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辖大石扒、北沟、上和平、下和平共4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276户8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486人,截止2019年底,已脱贫167户477人,未脱贫5户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1%。

0701-3.jpg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该村一直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摆脱贫困的重要举措,以产业促脱贫,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克服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让他们有活儿干、有钱赚,生活有改善。

  村党支部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先后争取资金120余万元,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建起了占地3.6亩的扶贫基地,并已投入使用;为了扩大规模,该村又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两座食用菌培育塑料大棚,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参与劳动,增加收入;同时,村集体又与11户贫困户签订土地租种协议,实现“迷迭香”连片种植37亩,3年后交给贫困户个人经营。该村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快了脱贫步伐。

  大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老九说:“村党支部就是为村里群众服务的,只有时时刻刻心里装着群众,让大家富起来,让村里美起来,我们的工作才算有成效;让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的工作才算干好了。这些成绩,算是为党的99岁生日献上的一份贺礼吧!”    (杨德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