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李庄乡马楼村的芦笋种植基地里,党员志愿者正与村民一起忙碌着,开沟、放苗……大家麻利地将一株株嫩苗种进田地里,个个干劲十足。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般长到大约20厘米就可以采收了,它的嫩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叶酸、铁、锌等微量元素,能调血脂、降血糖,市场需求量很大,以后它可是俺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马楼村党支部书记马亚博信心满满地说。
马楼村现有耕地面积1717亩,过去由于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群众增收困难。怎么能让群众尽快致富呢?马亚博反复思量,经多方考察和咨询了解到,芦笋市场前景广阔且经济效益好,就带领村干部及村民多次外出学习相关经验,并邀请芦笋种植技术人员进村指导,发展起了芦笋种植产业。
“基地就在家门口,一天能挣5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这芦笋苗就是俺村脱贫致富的‘宝贝’。”60岁的村民谢会敏一边种芦笋,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情不自禁地说。据马亚博介绍,芦笋产业的带动效果显著,此次种植共带动10余名村民务工,后期的管理、采摘至少再吸纳30人就业。
据了解,此次芦笋种植面积10余亩,其中建设塑料大棚6座,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规划、流转、技术、品牌和销售,广泛吸引村民参与,并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其中村民以“土地+人工”为资本入股占80%,村委会以苗圃、管理、销售为资本入股占20%。此外,该村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成立芦笋销售合作社,与大型商超、蔬菜批发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微信、抖音、淘宝等网络销售渠道,提高该村特色有机芦笋的知名度,多渠道保证芦笋销路。
“我们引进了新品种TC30芦笋苗,今年是育苗期,预计2021年2月进入盛产期,一次育苗种植可连续采摘10-15年,后期仅需对芦笋进行管理追肥、浇水,无需二次投入成本。”马亚博现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芦笋露天种植一年可采摘三季,大棚种植可采摘四季,亩产量一般在3000斤—4000斤左右,按往年市场价格10元/斤计算,去除土地、人工、肥料、损耗等成本,每亩地净利润10000余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芦笋产业仅是我乡提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乡26个行政村(居委会)将通过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建点、连线、成片,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方位拓宽村民的增收路径。”该乡负责人说。 (杨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