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的生意人数不胜数,若能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坚持下去的,恐怕屈指可数,我来宝丰工作的二十余年里,其中有两个生意人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白发苍苍的长者,一位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豆瓣酱、麻辣酱、花生芝麻杏仁酱、豆腐乳、咸菜、油炸辣椒”……只要是宝丰县城的常住居民,恐怕对这几句叫卖声不会陌生,他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位生意人,是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
这位老人大约80岁左右,身材瘦小,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头戴太阳帽,鬓发皆白,骑一辆三轮电动车,上面摆放着十来个白色的塑料桶,里面装着出售的各类豆酱、咸菜和辣椒。一个老式带托盘的杆儿称,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唱戏机”,他总是把音量调得很大,播放着河南坠子或者戏曲唱段,他缓慢地骑着三轮车,听着悦耳的戏曲走街串巷,一副悠哉悠哉的幸福模样……
我以前买过他好几次东西,看见我走过去,他马上关掉唱戏机,热情地说:想弄点啥?我说:哪个酱好吃?他看我比较年轻,首先就介绍“麻辣酱”,还胸有成竹地说:麻辣酱就热蒸馍,美里很!保准让你多吃一个馍,这一回买了,你下一回还得来,不信咱试试!我说明了要购买的金额后,他不紧不慢地拿出一个瓷碗,套上塑料袋,用小勺窊出红艳艳、稠糊糊、裹着油光的麻辣酱,一股浓浓的酱香立刻扑鼻而来,看着颜色,闻着味道,真让人垂涎三尺。他把酱放在称的托盘儿上一称,称稍儿高高撅起,说到:一点儿不叫你少吃,老头儿一辈子不会骗人!说话间,他把帽檐向旁边一推,用指头捣着自己鬓角的白发,掷地有声地说,看清楚这个白头发老头儿,好吃了再来!回家找个玻璃瓶刷干净凉干,把酱装里头,一年二年坏了回来找我!
说来也巧,有一年我安装有线电视机顶盒,正好去到他位于县城西环路“运河上郡”小区的家,他和老伴住在一楼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家中十分简朴。闲聊中我说:大伯,你岁数大了,应该享清福了,咋还出去跑?他说:恁年轻人不懂,人老了不能光坐家里,经常出去活动对身体有好处,不图挣多少钱,只图有事儿干,俺闺女孩子都孝顺,不让我出去,不过我闲不住,多少挣几个,一来解闷儿,二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他们也是一大家子,都不容易,天好了出去,天赖了搁家歇,可自由。这是一个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只为快乐健康,精神又有所寄托的自由老人,是一个老有所乐,热情向上的生意人。
“油茶、五香油茶、清真油茶,竹筒粽子”……这样的叫卖声可能让大家更加熟悉,它经常在小学或幼儿园门口等孩子们较多的地方响起。做这个生意的是一个大约30多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经常骑一辆红色带蓬子的电动车,车上放一个不锈钢的大圆筒,里面整齐地摆着一只只热气腾腾的竹筒粽子。他售卖的食品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到放学的时候,他的小车常常围满了人,孩子们叽叽喳喳,拉着家长的衣角,踮起小脚,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美食。
油茶是事先做好装在塑料杯中密封后,再放入保温箱中,因为油茶中的油脂含量很高,趁热喝口味更佳,香气四溢。邻居们说,他家就在县城的“回民小区”居住,一家两个人出摊儿,那个年轻人是弟弟,那个女人是他嫂子。油茶和粽子都是一个锅里做出来的,那个年轻人总是让嫂子先出摊儿,说嫂子是一个女人家,早点卖完回家还要照顾孩子,自己晚一点没有关系。
怪不得我听着叫卖声完全一样,可走近一看却不是同一个人,原来他们用的是同一个叫卖录音。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这家人却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团结友爱,和谐谦让。不过这家的生意可不象那位老者那么闲散,他们在外面的时间很长,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从不间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有很多压力,难怪我在街上经常遇到他们,那熟悉的叫卖声从早响到晚……
他们的生意没有老王卖瓜式的自卖自夸,也无需朋友圈宣传转发,其实那位老人鬓角的白发就是最好的品牌,众多回头客就是他忠实的粉丝。“油茶哥”的吆喝声就是诚信,趋之若鹜的孩子们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和点赞。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劳,勤勤恳恳,默默坚守着一种职业,他们热爱生活,童叟无欺,热情好客,他们在这个文明的城市里,快乐而幸福,自信而阳光地生活着…… 杨德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