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父城故事总第3805期 >2021-03-16编印

中国传统村落白石坡村——
昔日古村嬗变美丽新村
刊发日期:2021-03-16 作者:□ 郭明远 文/何乐 图  语音阅读:

三3-164.jpg

村民从白石坡村史墙走过

三3-163.jpg

游客在体验传统取水

三3-162.jpg

别具一格的传统民宅

三3-16.jpg

村民行驶在村中的古道上

  过去,只要一提起“白石坡”三个字,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白石坡,黑矾窝;白石坡,银钱窝。”以前,黑矾是大营镇白石坡村的主导产业,曾名驰八方、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白石坡村在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置优越,民风淳朴

  地处伏牛山脉下的大营镇白石坡村是一个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位于县城西18.9公里,曾先后归汝、宝两县管辖,建国伊始,隶属中州名镇——大营镇。该村东接207国道,南依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北靠白石坡,西接伏牛山的支脉锯齿岭等。村后坡上因有白石裸露,久而得之白石坡,后形成村落,以地名为村名,沿用至今。

  白石坡坐落在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丘岭中间,村北的丘陵高大,村南的丘陵低矮。整个村庄东西狭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有350米,地势呈东高西低,现有居民320户,人口1350余,耕地40顷。村中有一小径呈东西走向,为古时鲁、宝、汝三县商道,房舍多面南背北,依岭而建,背靠白石坡,呈阶梯状。站在商道上向北观望,一排排,一行行的房舍,鳞次栉比,风景如画。

传统建筑,风貌依存

  走进白石坡村,昔日的古道,地面干净整洁,两旁的绿树掩映,广场上的石凳、石桌几位翁妪怡然自乐,古风古貌,韵味十足。

  据介绍,该村有古井三眼,居村东、南、西三方,水味各异,分甘、苦、涩三种,人皆奇之。宋时建造庙宇一座,隐于村西古木之中,其建筑居今已有二百余载。村内街巷连接各户,高低上下弯曲成趣,碾盘古磨悠闲地躺在村内的广场上,石桌木凳随处可见。村内村外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相映如画。村内民居错落有致,用材多青砖灰瓦,椽梁木柱,极具明清时代民宅建筑之风格。

资源丰富,烧造技术成熟

  北宋时期,汝瓷烧制正盛,曾有“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其时,官窑多建在清凉寺,民窑多建在白石坡,现白石坡村上全部地域已被文物部门规划在汝官窑遗址保护区及建筑区内。白石坡村主要资源有三:

  一是煤。白石坡村原煤资源丰富,煤层较多,分胡子煤、腰干煤、大青石煤、百叶煤等多个煤种。解放前后,龙凤山(俗称北大坡,即村后的山坡)上有矿井十余个,其中前半坡上4个矿井煤层厚,煤质好,无杂质,产量大,有俗语称:“沾住大坡边,黄土会冒烟”。

  二是耐火材料。耐火土材料,存储量大,材质优,软硬度适宜。早年烧制缸、盆、碗等供民需之用,后随着国家大形势的发展,制砖业兴起,村上建耐火砖厂达二十余座,日生产耐火砖几十万块,远销周边各县区。

  三是黑矾。黑矾是该村最具代表性的拳头产品,是以煤中的铜核(俗称铜壶),经垒燃、水激、水泡而成的(化学名为硫酸亚铁)的产品。该产品原用于灭虫、肥土,现用于工业原漆配料及其它用途。白石坡村炼制黑矾技术成熟,历史悠久,至于有多少年尚无具体的考究。

白石坡村走出的将军杨天福

  杨天福是该村走出的将军。其少时入私塾念书,稍大以农耕兼做黑矾生意,后因军阀混战,与汝州半扎街戴民权(字瑞甫)揭竿而起,聚众数百,打富济贫,反对封建势力,3年后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建国豫军樊钟秀部,1923年南下广东讨伐陈炯明叛乱,营救孙中山先生。

  在樊钟秀的进步思想感化下,杨天福积极参加国民革命军,多次率部参加北伐,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各派势力反蒋,樊钟秀首举义旗,被任命为讨蒋联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5月,许昌会战激烈,樊钟秀被敌机炸伤致死,樊钟秀军解体,杨天福悲痛欲绝,后与戴民权一道将部队拉回豫西休整,后蒋介石将其收编,归西北军名将方振武将军统辖,番号为国民革命第四十五师,戴民权为中将师长,杨天福任命为少将副师长,多次与日寇激战,歼敌众多,战功显著。1940年5月,部队奉命于河南遂平境内截击日军,战况空前激烈,戴、杨率部死战不退,终因寡不敌众,戴民权壮烈殉国(后被列选为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杨天福也受重伤,转送上海医院救治,伤愈后仍回部队率部抗日。1941年2月,终因多年军旅生活,用心过度,积劳成疾而病逝,时年46岁。

白石坡村有豫西知名人士冯全德

  冯全德,字化福,时人尊称“冯化老”,为豫西知名人士。

  冯全德早年随建国军总司令樊钟秀,致力于国民革命,曾任建国军司令部副官、高级参议。中年后,其热衷于商业及教育办学,自费出资办校,对村西老君庙进行修缮和改扩建,负责学校的一切开支,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他还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师的道德与教学水平,曾先后高薪聘请当地一些有名望的老师前来任教。冯经常到校听课,并给教学上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他的倡导和精心管理下,白石坡村私立小学在当地很有名气,外乡较远的学子多慕名前来求学。

传统古村嬗变美丽新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石坡村“两委”会以传统村落为基础,规划建设了沿街绿化带,修建村内道路1500米,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架设了天然气管道,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村“两委”带领群众在村后的白石坡(又称龙凤山)上植树16000棵,面积360亩。如今,龙凤山上,柿树、桃树、梨树、核桃树、石榴树、法国梧桐及各种风景树、花草争奇斗艳,翠绿满山。

  针对今后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永坡说,下一步,该村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拟将通过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00万元,建造陶瓷烧制厂一座,达到年生产总值1000万元,年税利200万元的陶瓷企业;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民宅升级修缮,建农家院10余处,打造汝瓷旅游服务新产业;在北大坡拟建造一个“坐玻璃滑道,看传统村落”的滑道,打造一个观光旅游产业,并通过招商引资,把原有的传统的器皿、黑矾烧造技术传承下去,带领群众走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