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杨庄镇的麦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明媚的春光中展开。“学员们”把谢春和围在中间,认真聆听着他送来的农艺“真经”,中间不乏咨询交流的声音。
一年好景在于春。连日来,县残联邀请国家级高级农艺师谢春和,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在全县开展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村残障人士抓住农时增产致富。
“老师,俺上手试试您看看吧,修剪桃枝是要溜住根儿吗?”“田间课堂”里,“老学员”柳海滨边咨询边上手试剪。
今年47岁的柳海滨是该镇小店村马渡寨村村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肢体四级残疾。“这是我第三年参加培训了,2019年的培训我学会了制作中式面点,在自家小超市里制作售卖,生意很好,这两年俺每年都能多挣四五千块钱。”说起之前的培训成果,柳海滨笑的合不拢嘴。
“这次培训办到了我的心坎儿上,正打算种果树,就有这方面的培训,专家亲自在田间地头指导,你说咱不增收谁增收。明天继续来学习,我得把‘底子’打扎实。”柳海滨拍拍身上的泥土,高兴地说。
对于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县残联关注我县农村残障人士提交的“菜单”,依据“菜单”烹调“菜肴”,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使其掌握实实在在的技术。此次培训是2021年的第3期培训,目前共有125名农村残障人士接受培训。
近年来,县残疾人联合会把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民生实事的“重头戏”,针对农村残障人士的特点,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其参加培训,使更多的农村残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长,提升“造血”功能。在培训技术的同时,注重引导残障人士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困难,增强创业致富的勇气。 (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