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新闻总第3841期 >2021-05-10编印

打破编制束缚 激活发展动力
刊发日期:2021-05-10 作者:  语音阅读:

  从“后进村”到“示范村”,赵庄镇军营村的蝶变,源于一名“80后”。

  故事得从2019年讲起。彼时,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为零,群众信访不断,是全镇的老大难。也正是当年年底,39岁的王雪峰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通过层层选拔,带编任职军营村第一副书记。

  上任后,王雪峰捋清思路,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使军营村旧貌换新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去年4月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一年来,他带着村里接续奋斗,一举拿下宝丰县“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的牌子,本人也被授予宝丰县“优秀乡土工匠”“第一副书记十大创业标兵”等称号。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县编办主任姬军峰如是说,但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王雪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生力军。”姬军峰说。

  2019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县打破用人瓶颈,采用“减县补乡”的方式,按照“人员编制下乡入村,一村一编担任第一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从县直事业单位中向乡镇调剂317个编制,并选拔出317名第一副书记纳入乡镇管理,充实了乡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铆足了劲。

  如今,乡村干部干事热情似火:肖旗乡朱洼村第一副书记马兰利用“网络直播+到店选购”的方式,展销辣椒酱、小米等农副产品,每月销售额达3000元以上;张八桥镇祁庄村第一副书记李学义带领村民从事土布生产和特色编织,并利用“桥上特色产品商铺”网络平台,将产品销至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县在各个方面同时发力,创新用活编制,把有限的资源向基层、向一线倾斜,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全省率先启动“县管校聘”改革,盘活教育编制资源,促进了城乡教师编制平衡配置,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教师活力不断释放,师德师风明显改善。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医疗健康集团,实行机构编制总控,由集团根据工作需要在总控内自主灵活使用人事编制,破解了过去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独立运作,联系性、协调性服务差、各自为战等难题,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整合“民呼必应”服务惠民资源、加强说唱文化生态保护、推动市场监管等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诸多方面,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深化改革“先手棋”、社会治理“助推器”、市场经济“催化剂”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石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