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平安·法治总第3936期 >2021-09-23编印

千里寻亲终团圆 时隔33年喜相逢
刊发日期:2021-09-23 作者:  语音阅读:

3-0923-1.jpg

“爸、妈,我终于找到你们了!这一天我已经盼望太久太久了!”9月17日上午,大营镇的郭某(33岁)在县公安局安排的认亲现场,紧紧地抱住了来自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的亲生父母,喜极而泣。33年的骨肉离散、33年的深深期盼、33年的望眼欲穿,千里迢迢的寻亲之路终于在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天,正好是郭某亲生父亲李某锡67岁的生日,县公安局民警特意为他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失散33年后儿子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这对李某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今年7月份,大营镇的郭某来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求助,自称已与亲生父母失散33年,希望警方能够帮助他与父母家人团聚。民警询问后得知,1988年6月,郭某的养父母在张八桥镇芮庄村附近捡到了两个月大的他,全身上下只有一个被褥包裹着,其他情况养父母已经记不清楚。

获悉这一情况后,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刑侦大队民警对郭某进行血样采集,走访调查,寻找遗失遗漏的线索。由于郭某亲生父母的血样并未录入数据库,血样比对工作一时陷入僵局。通过反复研判、调整思路,县公安局党委即刻安排“团圆”行动组民警一行三人前往四川省巴中市,逐一走访巴中市恩阳区3个乡镇5个村,仔细梳理筛查人口信息,发布郭某寻亲消息,不断缩小寻亲范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团圆”行动组终于在恩阳区双胜镇排查时获取重要线索:李某的弟弟于1988年5月左右失踪(失踪时不到两个月)。通过调查了解和细节特征比对,行动组初步判断两人相似度极高。随即,民警对李某的血样进行了采集,并寄回平顶山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进行DNA比对,确定李某与郭某之间有亲缘关系。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民警通过李某与其父母取得了电话联系。据李某父亲介绍,33年前,郭某在恩阳区下八庙镇出生,母亲将刚满月的他独自留在家中,外出购买奶粉,回到家后发现孩子丢失,郭某的父母多次寻找无果,完整的家庭瞬间分崩离析。

经过对李某父亲采集血样进行技术检验比对,警方最终确定郭某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李某、张某夫妇失散多年的小儿子李某峰。通过与当事双方进一步沟通,双方一致表达了强烈的认亲意愿,最终,在四川省恩阳警方的积极协助下,我县公安帮助郭某与其父母在中秋前夕顺利见面认亲。

自公安部部署“团圆”行动以来,县公安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提高参战民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打击涉拐犯罪“零容忍”、解救被拐儿童“零懈怠”,通过完善信息、宣传发动、数据采集、比对核查、积案攻坚、认亲确认等措施,穷尽一切手段让失踪被拐儿童家庭实现“团圆”。  (王璐 文/董红巧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