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宝爸宝妈带着宝宝去排队就诊,主要表现就是舌苔花剥、状如地图,这些患儿大多体质较弱,有的经常患感冒、气管炎、甚至哮喘;有些胃囗差、厌食、挑食;也有一些无明显的症状。那么“地图舌”到底算不算一种疾病呢?对此,位于宝丰步行街北头东侧的宝丰陈君霞诊所(原君益寿诊所)陈君霞医师为我们作详细的解说。
陈君霞医师说,我们首先要了解舌的构造,舌的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二者之间以人字沟为界。舌可分为上下两面,上为舌背,下为舌腹。舌背表面粗糙,有许多乳头突起,称为舌乳头。舌体上共有3种乳头,分别称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丝状乳头为白色刺状的突起,数目最多,乳头尖端上皮角化明显,脱落的角化细胞在表面形成舌苔。
菌状乳头散布于丝状乳头之间,圆形、头大蒂细、上皮较薄,血管丰富呈红色。
轮廓乳头最大,乳头周围的环沟内有味蕾,可感受食物的酸甜苦辣。
了解了舌体的具体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地图舌”呢?
陈医师介绍说:“地图舌”实际上主要就是表现为舌背出现暂时性的丝状乳头剥脱或消失。病变多数位置表浅,无明显疼痛,损害好发于舌背、舌缘,偶见唇、颊及上腭,常为指甲片大圆形、椭圆形斑,逐渐扩大融合呈地图状,初发的呈小范围剥脱区,像红斑一样,斑块边缘呈微黄色,高起有较明显的边界,范围可大可小。由于丝状乳头边剥脱、边修复,形状经常变化,有时也可完全恢复正常,但可以复发,剥脱严重时,进食刺激性食物会感觉不舒服。
陈医师强调说,引起地图舌有多种因素,常见原因有感染、神经营养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变态反应或缺乏微量元素等有关。
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陈医师说,治疗应注意口腔卫生,用生理盐水或抗菌剂漱口,饮食易消化、营养搭配均衡,而中医认为地图舌多因患儿喂养不当导致胃的气阴不足,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调理脾胃、健脾益气,可给予补益气阴的中药如黄芪、白术、党参、麦冬,茯苓山药,鸡内金等,中成药可给予儿宝颗粒或保儿安颗粒,同时还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