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955期 >2021-10-26编印

你好!政协委员
裹一身泥 炼一颗心
—— 记县政协委员王啸飞
刊发日期:2021-10-26 作者:  语音阅读:

2-10-26.jpg

2014年,他入职河南康龙集团;2016年,因为兴趣创办众康体育文化公司,专心做文旅健身;2020年,因为疫情,他深入群众送菜送粮,真正体会到了干农业的意义。从此,他开始研究农业政策,抓创新、做特色、树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立志把康龙模式推向全国。他,就是县政协委员、河南康龙集团总裁王啸飞。

位于县城北环路的候鸟健身中心曾是王啸飞事业的起点。1992出生的他最喜欢这里,对于父亲一直从事的“种好田,养好猪”的康龙事业却不屑一顾,他认为从事种植和养殖业投入多、风险高、回报慢,总感觉低人一等,不够体面,父子俩经常为此闹得不欢而散,这让一心想让儿子接替自己事业的康龙集团董事长王世杰多了几分担忧和遗憾。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王啸飞的看法。

疫情转变观念 付出赢得赞誉

2020年春节的疫情打乱了无数人的计划和生活规律,“米袋子”“菜篮子”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此刻,康龙集团作为种植养殖企业,充分显示出了全国龙头企业的优势和责任担当。在那段时间里,董事长王世杰带领集团员工起早贪黑,为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需要废寝忘食。而康龙公司刚刚起步的文旅、研学、康养项目因疫情全部停摆。这一切王啸飞都看在眼里,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逐渐认识到,这项整天与土地打交道的事业是多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和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他和普通员工一道,积极加入到为附近群众送粮送菜的队伍中。在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应时饭,人整整瘦了一圈,但他感到非常值得,也很有意义。

对王啸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乡送菜,把蔬菜装车后天已经快黑了。为了不耽误老百姓第二天吃上新鲜的蔬菜,他顾不上吃饭就同工人们一道开车加班送货。没想到,他们刚一出现在村口,就迎来了取菜群众的一片掌声。看到这一幕,王啸飞激动得热泪盈眶。自己只是做了一点份内的事儿,老百姓却给了他如此高的赞誉,这让他深切地感到,金杯银杯也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也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疫情期间,集团共派出“无接触配送”服务车30多辆,使广大群众在特殊时期吃上了公司生产的新鲜蔬菜。从此,王啸飞下定了干好农业的决心。

钻研助力发展 创新成就未来

王啸飞是个爱钻研的人。为了搞研究,他不嫌脏、不怕累,经常一个人在猪舍一待就是大半天,测温度、看通风,学习生猪防疫知识;为了学习种植经验,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看墒情、做记录、观察庄稼长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经过摸爬滚打,他从一个门外汉正逐渐成为种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王啸飞深知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他正计划着筹建宝丰康龙循环农业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用科技支撑集团发展;制定以“康龙模式”为主的粪污资源化应用体系和标准,用康龙农业标准指导生产,让康龙模式走向全国。同时,建设宝丰循环农业科技馆,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用创新引领农业,推动产业发展。

倾情回馈社会 无私奉献爱心

王啸飞常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应该倾情回馈社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7月份,连日的暴雨给新乡市辉县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得知灾区亟需蔬菜后,王啸飞忧心如焚,经多方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筹集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新鲜时令蔬菜10吨,捐赠给灾区,表达康龙集团的一片爱心。

7月23日,当得知郑州因水灾造成广大市民用电困难的情况后,康龙集团和河南顺邦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携手,紧急调运两台500千瓦大功率发电机组驰援,为灾区局部地区解决了燃眉之急。7月27日,鹤壁的灾情又牵动着王啸飞的心,他再次快速调运800千瓦、300千瓦和100千瓦发电机组各一台,连夜出发开展救援行动。

王啸飞用自己的担当和情怀,展现了一名政协委员情系群众的爱心,他用裹一身泥巴的朴实,炼就了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张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