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013期 >2022-01-17编印

盛 宴
刊发日期:2022-01-17 作者:◎余文政  语音阅读:

日月轮回、季节更新,金风秋气也洗脱铅华绣装,离却了季节的妆台;迎春接福,如约而行,招手在望了。人们似乎也铆足了些许的劲头办年过节;文化的、物质的一席盛宴自然也呼之欲出了。

老朽怀思,钩沉再起,母亲二十三祭灶官的往事,童趣若许年的情景也油然而现了。

印象最深的是祭灶之中的精彩一幕:母亲把瓷制的油芯小灯一个个点亮放在庭中、院外、户前,于是幽暗的空间红光闪耀、青烟飘绕,忽忽闪闪、神神秘秘,如入缥渺之仙境仙界了……

然而,我对忙得油溅汗飞、腿肚儿朝前的勾当并不“感冒”,而对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的情景却再也忘不了啦。

那年,母亲给我缝制了一件蓝底儿白花的棉袍,不料穿上走到后街北头,一只黄狗平白无故扑到肩上咬,撕了袍子留了血印,生气!要找狗主儿。母亲说,忍气饶人,自己方便,抻抻脖子咽了吧。母亲的教诲,至今言犹在耳,何曾忘记?

过年的事还有的是我曾喝了招待几内亚总统的国宴用酒。事不详述,诗以敬友:“待友交杯是北京,萍水相逢无意中。高邻之情何能忘,还因共味到总统。”

子肖其父。父亲的书法虽不能说如王体的“龙跳天门,佛卧凤阁,”但书卷气存、中规中矩。每年春节我也像父亲昔日一样书写春联!联语如:“登五岳、视八极,莫道红尘游戏;读万卷、舞百文,可谓绿田耕耘。”有时还在联纸上插图,书体也是真草隶篆年年不一。可谓年年联语抒文采,碎碎风光入画图了。

而更让我和家人喜闻乐观的是看春晚观京剧。京剧和国画一样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和明珠,几曾受到海内外的蓝眼睛的、黑皮肤的友人和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的喜爱和关注。到了春节,更是好戏连台,名家联袂,更令人垂青而赏新:梅、尚、程、荀……今昔溢彩,孟、袁、赵、朱……次第流光。他(她)们的扮相及真容或雄姿赳赳、或相貌堂堂、或翩翩醒目、或楚楚动人、或含情默默、或顾盼拳拳。唱工也字正腔圆、优美动听。特别是天津京院的花脸名家孟广禄,不但德艺好、人厚道,而且嗓音高亢、行腔委婉、气力充沛、韵味十足。比之黄钟金石之声也是不为过的吧?

一台台精彩的唱演,一句句深刻的戏词,演唱出了千秋功罪、万里云月;演唱出了孝子忠臣、义夫节妇;演唱出了社会百态、市井五味;演绎了当今的金山银山、青陆碧水;历史的千里征程,一片血路;以及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怀道德;令人不禁热泪潸潸、怦然心动。

还有一件不能不提及的事:尽管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已经尽善尽美了,鲁迅先生却发文说梅的表演太阳春白雪,还不如村姑的村戏的表演更感朴实易赏。看法有了“鸿沟”,文豪与博士,“东方的高尔基”与“东方的卓别林”之间有了龃龉。其实雅俗之间各有千秋,对立而统一,何心争之呢?

言之不尽,以诗结尾吧。

(一)

春去秋往似水流,季去节来几悠悠。

对景当歌系慷慨,逢场看戏是优游。

念唱做舞功力显,生旦净丑扮相稠。

欣欣贯注身坐久,翩然浮想上心头。

(二)

说古道今事事优,枕上脑中未止休。

双亲音容历历显,一生心目晰晰留。

喜看千山新雨洒,不忘万水旧风流。

更有视频慰神志,何况衣食双无忧。

(三)

昔曾宝酒北京赏,次第东瀛又西洋。

名驰海内人皆知,誉骋华外友尽尝。

一杯醉得文仙倒,三巡酣令诗圣狂。

低水萍逢高邻后,国情宴事到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