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位于周庄镇马川新村的珍稀食用菌产业园内,一簇簇精灵般的小蘑菇把大棚装扮得生机盎然。72岁的村民李金合正在侍弄羊肚菌和赤松茸。这个冬天,羊肚菌、鸡油菌、赤松茸等珍稀食用菌接连采摘出棚,种了几十年传统农作物的李金合,终于在转变种植方式后走上了致富路。
马川新村是我省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村,距县城仅1.5公里,于2009年8月26日从淅川县整体搬迁至我县周庄镇。告别了交通不便的历史和传统种植习惯,如何在新的生活起点突破经济发展,成了全村266户群众的心坎事儿。
“十二届宝丰县委巡察村(社区)工作展开后,我们首先考虑到全力做好移民群众后续帮扶工作。”县委巡察办主任马蒙说,搬迁移民群众怎样发展、致富,巡察组向村“两委”提出了监督意见。
“按照巡察组提出的意见,村‘两委’一方面鼓励群众外出务工,一方面带领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拓宽增收渠道。”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说。
为了让搬迁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20年以来,我县投资730万元在马川新村建设了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扶产业园,共建智慧方舱14座28组、高标准日光温室52座,同时完善了配套设施,先后引进弘亚菌业、源泉农业等4家现代化龙头企业,发展珍稀食用菌种植产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园区,既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又可以在园区务工。该村群众李金合家5亩地,每年拿到土地流转费4000元,夫妇俩闲时在园区打零工一个月也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
目前园区种植有羊肚菌、鸡油菌、赤松茸等六个食用菌品种,园区也已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
“在家门口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稳住了群众的心,拓宽了致富门路”。全双超说,珍稀食用菌种植不仅解决了群众收入问题,还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0万余元,真正让移民实现了“四季有菇”致富路。 (李萍 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