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常暴露于紫外线下的患者容易得此病,多见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深色皮肤女性。其发病机制不清,诱发因素很多且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今天我们请到了位于步行街北头东陈君霞诊所的陈君霞医师就黄褐斑治疗提供一些健康指导。
陈医师讲,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皮损处经表皮失水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皮损区角质层厚度低于非皮损区,且脂代谢相关因子PPAR-α表达降低。黄褐斑皮损区角质层压缩变薄,有明显的日光性弹力纤维变性,真皮内血管数量和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皮Wnt1表达升高。陈君霞医师认为黄褐斑不仅如此,黄褐斑患者皮损处脂质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屏障功能易损性增加,黄褐斑的发生与皮肤屏障受损有关。
陈医师介绍说,黄褐斑治疗常用方法是氢醌霜、维A酸乳膏、糖皮质激素软膏、化学剥脱和激光治疗,这些方法或多或少会损伤皮肤屏障。陈医师认为,1064nm激光治疗后的黄褐斑皮损TEWL显著增高,提示治疗后皮损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重要的是,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后皮损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复发。激光等治疗方法对黄褐斑皮肤屏障有一定损害,且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陈医师介绍说,《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特别把修复屏障作为黄褐斑的基础治疗。首先避免诱发因素,如:防晒、避免摄入光敏性药物等,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及早治疗。陈医师建议使用具有抗敏、保湿作用的医学护肤品,增加皮肤耐受性,促进皮肤屏障修复。而使用含有适当比例的生理性脂质(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3:1:1)的皮肤屏障修复剂是目前修复皮肤屏障效果最优的方法。
黄褐斑患者皮损处存在皮肤屏障的破坏,长期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的重要原因。陈医师对黄褐斑患者给予以下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刺激性的药物与方法,可能导致屏障的进一步损害。因此,黄褐斑的治疗应充分考虑修复皮肤屏障的策略,包括对于环境和护肤的管理,采用抗炎、降低神经血管反应性的药物,及时补充脂质与保湿,维持皮肤酸碱平衡(pH4.5-6.5),同时注意对皮损菌群的调节,共同治疗黄褐斑。 (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