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不负,农事不误。在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抢时令,促春耕,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雨水过后,得抢抓农时种植土豆。这30多亩土豆地,每天20多名群众,从垄土到种植、覆膜,差不多要十天左右才能够种完。”2月12日,在该示范区滴水崖村蔬菜种植基地,正在平整土地的滴水崖村党支部书记胡旭豪边说边忙碌着。在胡旭豪的带动下,滴水崖村土豆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亩。春季第一茬种土豆,第二茬种玉米,第三茬种蔬菜,每亩地一年的收益在1万元左右,达到土地收益最大化。
近年来,该示范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在提升“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