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又暖了,草又绿了,父城——宝丰的春天又到了。
在迎春花灿烂的季节,我们来了。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倾听着亘古的风从那远方吹来,在耳际诉说着一个个风起云涌而又波澜壮阔的故事。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墓冢,迎春花像一层流光的锦被轻轻覆盖在上面。这里,安睡的是东汉初年的名将冯异。
“节侯归汉自巾车,奋翼渑池壮有馀。仗钺西征三辅定,玺书偏为致勤渠。”这首诗是古人对冯异将军的赞颂。
冯异字公孙,父城人。是他,在光武帝刘秀面临困境的时候,披荆斩棘,忠心相随。是他,当别人论功时,静静地站在大树底下,虽战功赫赫,却不与人争……
两千多年来,淡泊名利的冯异将军赢得了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尊敬,是他,彰显了父城人最美的品德——谦逊。而这谦逊的风尚随着这年年岁岁的风,温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父城人,走过春秋,走过冬夏,也走过那一个个风云变幻的岁月……
宝丰高皇庙,高檐飞拱,石碑林立,苍松翠柏,这里是我国最后一次农民起义——白朗队伍发展壮大之地。白朗出生于城西大刘村一个农民家庭,他身材高瘦,腿长行快,因其名偕音而绰号“白狼”,官方也诬称其为“狼匪”。揭杆而起的白朗一方面开仓放粮,救济饥民,一方面劫官勒赎,兼济四方。这让绿林豪杰刮目相看,无限敬仰。白朗队伍转战鄂豫皖陕甘五省,先后同北洋军队二十多万人展开战斗。1914年8月初,白朗在鲁山石庄与北洋军战斗中阵亡。
白朗——这个宝丰籍的普通农民,用他的勇气和正义,在历史的长空中化了一道五彩靓丽的光芒。他的勇气和正义,随风入雨,化作甘露滋养着宝丰儿女,迎难而上,不断创造辉煌。如今的高皇庙,商埠林立,商品琳琅,车水马龙,一片繁荣。
一路南行,我们又来到了外口村,清澈的运粮河水绕村而过。旁边的解放广场上,纪念着当年在解放宝丰时牺牲的革命烈士。
解放战争年代,程寨沟剿匪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国民党宝丰县流亡政府以曲子清为首以程寨沟为据点,盘踞在外口村。他们为非作歹,抢夺霸占村民财物。解放军陈谢兵团奉命夜袭程寨沟。次日也就是那一年的大年初一,包围了程家寨,凌晨时分战役打响,当时在炮火的掩护下,一连一排扛着梯子攀爬登寨,由于程家寨易守难攻的地势加上土匪机枪扫射,当场就牺牲了三名解放军战士。战斗持续到下午四时,完全占领程家寨,整个战役中毙伤曲部官兵一百余人。外口村程家寨的解放标志着宝丰县的全境解放。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及其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人们在这里修建了解放纪念广场。
广场边,那一泓清澈的流水正泛着春日的阳光,在静静地流淌,似乎还在诉说着这段感人的过往,把革命前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到处传扬。
站在刚萌芽的垂柳之下,耳旁似乎传来远处擂鼓台上的阵阵鼓声。在鼓声中,我仿佛看到,光武帝刘秀猎猎的战旗在风中飘扬,将军冯异在一棵大树下巍然屹立;白朗起义的队伍如旋风般行进,马蹄踏起的滚滚烟尘铺天盖地;我又仿佛看到,在弥漫的硝烟中,解放军战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勇往直前的身影……
清风拂面,我从沉思中惊醒,此时,夜幕降临,春意浓浓,新发的杨柳已吐露青翠的嫩芽,远处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祥和而安宁!
宝丰,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历经烽火狼烟,岁月沧桑,愈发显得厚重刚强。如今,悠悠的应河水静静地在波影中流淌,温润如玉的汝瓷在岁月中闪光,醉人的美酒和那祛病避邪的米醋在春风中散发着醇香……谦逊、勇敢、正直、无私奉献的宝丰人,正勇敢地担当起建设“四强县”、迈入全国“一百强”的崇高使命,在那充满阳光的大道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