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教·体娱总第4118期 >2022-06-24编印

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 生态保护实验区专栏
———宝丰非遗项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妙善观音传说
刊发日期:2022-06-24 作者:  语音阅读:

4版062401.jpg

  代表性传承人何清怀走进校园,讲妙善公主的故事。     资料照片

  2011年12月,妙善观音传说列入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是“民间文学”,编号“I-38”。

  妙善观音传说是代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在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社会教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当地群众称妙善公主为“三皇姑”。传说宝丰古父城有个国君妙庄王(也有苗庄王、楚庄王等说法),生有妙颜、妙音、妙善三个女儿,因为妙善为王后梦中吞月孕育而生,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后来妙善舍身救父成为美谈。

  妙善观音传说集中体现了“孝”和“善”的道德思想,影响深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拘形式,在田间地头讲,在茶余饭后讲,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多种版本。大体分为出生、逼婚、种菜、救父等情节。

  有古代流传至今的《香山宝卷》、戏曲唱词《香山记》等。北宋蒋之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俗称蔡京碑,记述了妙善观音的传说故事。该碑刻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根据妙善观音传说创作的作品有豫剧《妙善救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