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文化·视点总第4204期 >2022-11-01编印

九龙口处故事多
刊发日期:2022-11-01 作者:▢ 赵保国  语音阅读:

  核心阅读: 观音堂示范区九龙口处风景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泉都因传说而得名,这里有远古的黄帝战蚩尤,有汉时的王莽赶刘秀,有一脚踏三县的三不管,有戏曲《桃花庵》创作的原型故事……

九龙口是个地名,位于观音堂示范区西南部,隶属北水峪村,她的四面被群山合抱,北靠玉皇顶、南依牛心山(鲁山境内)、东毗虎头山、西邻三棱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巅盆地。盆地内,有桃花庵遗址,当地人称姑姑庙;有一汪清泉,不管气候多么干旱从未断水;九条石岭似九条巨龙从四面山上飞腾而下向清泉汇聚,每条石岭长度均在150米以上,且石岭上的每块石头都上下垂直构成龙的脊骨,被人称“九龙”;因盆地东北角是一条向北延伸的深沟,恰似盆地的一张“口”因此该盆地被称为九龙口。

九龙口处的每一处土地既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又蕴藏着美丽的传说,酿就成一场凌空飘荡的“故事会”。

一、玉皇顶。玉皇顶海拔714米,是宝丰境内最高的山峰。它的北部是悬崖峭壁,东面是一条深沟与虎头山隔空相望,西部与三棱峰绵延相连,南部坡度较缓成为九龙口的一道屏风,整体来看,高耸入云巨险难攀;同时又像是神仙遗忘的一顶帽子飘落在人间。关于玉皇顶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说轩辕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此,因蚩尤神通广大,黄帝打不过蚩尤,在慌乱逃跑之间丢掉了头上的帽子,成为了今天的玉皇顶;第二种是:观音菩萨得道前曾到西山为父寻找草药,因有一种草药难以寻得,便不畏艰险攀上最高的峰巅,在她苦寻无果时见到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为她的孝心所感动,赠给她要寻的药物,老人便是天上的药王,因此也叫“药王顶”。

二、牛心山。牛心山隶属鲁山县,与九龙口一岭之隔,该山孤立成峰,山体浑圆山顶独尖,且尖部略有偏斜酷似“心”的形状。传说玉皇大帝派伏牛来人间搭救刘秀性命,成功后无法返回天界而陨落。人间几位妖魔为求升天,便密谋盗取伏牛心脏食用,当他们取出牛心在此地准备分享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牛心与伏牛的整个身躯随化为土石永驻人间。

三、虎头山与九龙。虎头山分为大虎头和小虎头,各自成峰,自北向南看两只老虎呈蹲卧状,虎耳、虎眼、虎鼻甚至胡须清晰可见,其中小虎头左脚之下还压着一只幼虎;两只老虎威风凛凛,面向北方虎视眈眈,咋一看给人一种恐惧感。传说黄帝战蚩尤时带有一狮、二虎、十条龙,既是他的宠物又是他的利器;大战中蚩尤先时吃了亏就动用了火功,他单指引火挥动宝剑呼来大风,引燃满山遍野齐腰深的茅草,熊熊大火顿时困住了九条龙和二只虎,九条龙因干渴难忍便齐涌到一处山泉处汲水(九龙口内山泉),而逃走的一条龙和一头狮被蚩尤降伏在北部的大山上(垛上村狮子崖、庄科村黄龙堂)。蚩尤命被降伏后的一狮、二虎守卫族人的安全,困住的九条龙到十里外吐水,形成今天的石河泉也叫蚩尤泉(观音堂村),在北部的黄龙就地吐水,形成今天的黄龙泉(庄科村)。

四、三棱峰。三棱峰自峰底到峰巅均呈三棱三面型,山体底部宽大向上缩小,到峰顶时平坦的面积也不足1平方米。登上此巅鲁山阿婆寨、汝州九峰山两个风景区尽收眼底,汝、宝、鲁地域一目了然,很有一种王者之来君临天下之感觉。在此由国务院设置的三市县界碑也呈三棱三面状,东北面刻“宝丰”,西南面刻“鲁山”,西北面刻“汝洲”。此地曾有“一脚踏三县”和“一屁股坐三县“之称,旧时三方皆因是不毛之地无人管理因此也称“三不管”。

五、桃花庵遗址与《桃花庵》剧。桃花庵遗址位于九龙口内西南山根处,那里有张家坟和桑氏坟,周围可捡到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碎状硫璃瓦片;村民用加工过的石料砌成一条石堰,从中挖出一条呈凹状的石块和一蹲石臼,其中一端有凹槽石块长1.5米、宽0.6米、厚0.2米;那蹲石臼是六棱六面石柱,高0.7米,直径约0.6米,周身刻满莲花其雕刻精细。有懂行的人士一眼就看出:有凹槽的石块是砌在门墙上,用木棒卡在凹槽中用于加固山门的;刻有莲花的石臼是把木柱竖在石臼中,用于顶起屋殿前檐的。综合现场的一切情况,他们做出这样的推断:这里曾是一座大型庙宇,分前、中、后三殿,其中山泉在殿的内部,殿内僧侣应在百人以上,香火相当旺盛。据当地村民讲,这里原有一座庙宇叫姑姑庙,住有五百姑姑,与滴水崖村的佛爷庙住有五百和尚相对应;这里旧时属鲁山的地盘,是本地出了个有钱的大户把这片地给买了下来,至今鲁山人还将这里原有庙叫桃花庵。

从北水峪到九龙口是一条不少于500米长的深沟,该沟位于玉皇顶的东侧,其名字有两个,一曰李沟,因沟里居住的李姓较多而来;一曰堂沟,是由沿沟而上即是桃花庵(堂)而来。  

而今有一部传统戏剧叫《桃花庵》来源于《桃花庵鼓词》,曾唱遍大江南北,而剧情与桃花庵遗址有很多吻合的地方,猜想《桃花庵鼓词》的作者唐伯虎是否到此一游,并依此地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人物:张才死后埋在香火池中,现遗址处有张家坟,王桑氏(王三思)是把张才与尼姑的私生子转卖的人,现遗址处有桑氏坟;地名:唱词中有“虎丘山下赶庙会”之句,“虎丘山”是否现今的“虎头山”距九龙口东约500米处有一大洼地名曰“大路洼”,可见这里曾历经过繁华等,这些都勾起人们的遐想。

九龙口还有许多景观与故事,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相辅相生。这里用一首诗给予概括:

登九龙口有感

群山环抱一泓水,

九龙聚首千年醉。

桃花庵址佳人去,

二虎相守盼回归。

玉皇顶上玉皇庙,

三棱峰巅三县碑。

自然杰作天造奇,

历史相传人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