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撒金黄,地头豆满仓。10月26日上午,在闹店镇周营村的连片豆田里,一串串沉甸甸的豆荚挂满豆秆,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不一会儿就剥离出颗粒饱满的大豆(如图)。收获的同时,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成为下一季农作物的肥料。
“豆荚结得可稠,亩产量在250公斤左右,算是丰收了。一会儿运粮车拉到收购点立马就能变现。”看着颗粒饱满的豆子,种粮大户周和平笑得合不拢嘴。
“农民种地怎么才能种出更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参与产业发展?”今年66岁的周和平爱种地,也爱思考。从2008年开始,他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发展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模式,承包60亩耕地,每年上半年种植小麦,下半年种植青贮玉米,每年收入达16万左右。
在种植过程中,周和平发现种玉米比种黄豆的用工成本稍高,于是在今年改种黄豆。按照目前3元/斤左右的销售价格,他这60亩黄豆今年能收入9万元左右。
“大规模种植粮食,既能解决因田地分散导致农资成本过高的劣势,又能更好实现机械化生产,加上得到的粮食种植补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今年种大豆的产量很满意,明年我准备扩种到100亩左右,全部种植郑豆1307。”周和平信心满满。 (王向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