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文化·视点总第4216期 >2022-11-17编印

宝丰八景——石渠仙蒲
刊发日期:2022-11-17 作者:  语音阅读:

石渠仙蒲①

明·曹轸

嵩山石上神仙种,谁为移来此处栽?②

雨露有情滋圣骨,乾坤无古孕灵胎。③

双娥绿佩轻承露,九老清癯不染埃。④

解体不须方外觅,石渠今是小蓬莱。⑤

  注解:

  ①据明清志载:此景在今杨庄镇辖区的应河上游,自柴庄东流至马渡寨(今称马街),不知何代起,“石上凿坎”、“水行石上”、灌溉田地,故称石渠;其地“多产石菖蒲,寸九节者,可以入药用”。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菖蒲有多种:白菖蒲、水菖蒲、石菖蒲等等。而此地所产菖蒲“肥白香坚,皆一寸九节,甲于海内。”古人认为,菖蒲是延年益寿的药物(引年药),故称仙蒲。这是由于它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里。但由于人们乐于采摘,当然说不上采取保护措施,到清康熙年间,“所生难供所求,遂致绝种”。后人便再也不知这种仙蒲的具体模样了。而还留下清湍急流,“曲折澎湃,噌吰响嗒”,逶迤回旋于乱石罅隙之间;两岸或秀石层叠,或怪石狰狞,或“礌然壁立”,甚至苏州的“虎丘千人石”,在此处也“不足异也”。春秋胜日,文人学士,良友三五,多来观赏游咏,曲水流觞,刻石记盛。自宋代起就形成应河雅集石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雅集石被炸掉修水坝,这一带的古迹荡然无存。

  ②首联开始故作惊讶语,说出仙蒲出处不凡。本来应在嵩山石上种的东西,谁给移栽到这里了?嵩山自古称中岳,是皇帝祭拜天地、神仙成道升天之处。

   ③这一联是说仙蒲受到天地间慈雨甘露的呵护滋润而成为仙体(圣骨、灵胎)。“无古”:源于《关尹子》“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是说“道”(也即宇宙)虚无缥缈,纵观古今,横豆太空。句中借指浑然的乾坤竟然造就出小小仙蒲的非凡灵秀,似有不可思议之感。反衬仙蒲的高贵不凡。

   ④这一联是从外部形容刻画仙蒲。“双娥”通“双蛾”,指美女的双眉。(“蛾眉”,本作俄眉,《方言》:“俄,好也”)。因菖蒲叶子狭长、又整齐排列为两行,诗人遂以美人双眉为喻。“九老”指“香山九老”,是指唐代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墨客志趣相投,退身隐居,远离世俗,耽于清淡,曾在香山聚会宴游,共结“九老会”。这里代指老神仙。是说仙蒲带着晶莹露珠的婆娑的绿叶像仙女的双眉一般俊美,它那挺直的茎干像瘦健的老神仙那样仙骨岸然。

   ⑤尾联回应题目,升华诗意。意思是说,要想成仙不用到世外去找,石渠这一带就是蓬菜仙境。“解体”,犹言佛教名词“解脱”,“解为离缚,脱为自在”。意为脱离红尘,羽化成仙。“方外”、世外。“蓬菜”,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张关民译注

3-11-1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