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的午后,我喜欢临窗而坐,捧一本书,静静地品读人生。
四十三个春秋,很多过往早已模糊不清,但那些关于书的往事,却灼灼闪亮,记忆犹新。
10岁那年的暑假,父亲常带着我到他上班的镇供销合作社去玩,父亲工作单位的对面是一家书店。那个时候的书店都有个柜台,把顾客和书架隔开,去书店的人只能买书,而不能抱着一本书坐在那里看。父亲和那位在书店工作的李叔叔是老相识,父亲知道我喜欢读书,就求他让我在书店看看书。李叔叔看了看我说:“闺女想看书可以,不过只能在柜台里面看,不可以把书拿出去,也不可以把书弄皱弄破。”我听了很是激动,连连说了三个“好”。李叔叔上班的时候我坐在他旁边安静地捧着书看,他下班的时候我就帮着打扫书店的卫生,算是讨个人缘。对于读书,我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是能够让我感动的都爱不释手。那个暑假我都是在李叔叔上班的书店柜台里面度过的,快乐而充实。我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飘》等,我与主人公一起兴高采烈,一起垂头丧气,一起欣喜若狂,一起忐忑不安。读书真是其乐无穷。
天有不测风云。16岁那年,患心脏病的母亲又突然得了脑梗,左边半个身子没了知觉。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我退学了。在照料母亲的日子里,我会推着母亲去村头散步,走累了就坐在庄稼地旁,我给母亲分享《故事会》,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母亲的笑容越来越多。母亲也常常夸我知道得多,更加鼓励我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利用空闲时间加强阅读,并踏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自考的过程是艰苦的,但结果却是可喜的。在自考的路上,我认识了一个同城的朋友,我们互相留了电话,经常联系交流学习心得,相约一起去市里参加考试。三年后,我顺利拿到了河南大学的专科毕业证。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母亲喜极而泣,抹着泪水说:“闺女,是我拖累了你,要不是我这病,你还可以考个更好的学校!”我拉着母亲的手笑着说:“娘,我很知足了,娘好就是一切都好。”
在自考的三年里,我还结交了江苏、安徽和江西的几个文友。她们中有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的会员,有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每次和她们交流,我都是收获满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便是我们友谊的桥梁,飘着墨香的书也成了我精神世界里的一座灯塔,在知识的海洋里指引着我前行。
如今,读书对我来说改变的是心境,受益的是自己。在读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社会性小说,让我能在文字中感受社会、融进社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隅之地,仿佛应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的好与不好,只有读过了才知道,再说了,书好与不好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我来说,一本书读过之后,能在书中学到新鲜事物、新的知识,能被书中的理念深深打动而得到启发,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就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沏上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茶香盈盈,墨香淡淡,给自己浮躁的心灵寻找一所幽静的花园,让美好的时光在文字的行间定格,并致以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 (作者:丁素娟 单位: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