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庄科洞穴遗址 资料图
蚩尤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他与炎黄二帝共同为华夏文明发展进步做出了特有的贡献。然而大多史料以炎黄为“正”以蚩尤为“邪”,致使有关蚩尤的记载少之又少。目前有关蚩尤文化的研究,对其活动地域、陨落地略有定论,而蚩尤出生何处却成了谜团。近期关于宝丰蚩尤文化研究对蚩尤生于养水之说备受启发,结合观音堂地区文物考证、地形、地貌、传统风俗及古老传说可以推断:蚩尤故里在我县观音堂示范区一带。
石河流域上游与蚩尤诞生地的追溯
据史载,蚩尤出养水,养水即为石河古称。石河在观音堂示范区境内分南、北两源,在观音堂示范区庄科村交汇。其发源地分别在无缝山下和小龙庙村,距观音堂地界不足1公里。“九龟朝赧王”传说中的九个“神龟”(石墩)和赧王坟(王子古堆)皆在南支流,也称南石河。石河自观音堂示范区向东流经前营、商酒务、肖旗、赵庄、石桥等六个乡镇注入汝河,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438平方公里,其中流经观音堂境区长度约20公里。其源头向西渐入深山区。
水为生命之源,石河为观音堂境区早期人类居住提供了生存保证。南、北石河将观音堂境区分割为“三山+两川”状,每条山系南部背风朝阳适合人类居住,在南北石河流域内天然洞穴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可容纳百余人的洞穴,如蝙蝠洞(位于汝州市大木场村)、蚩尤洞(位于观音堂示范区北水峪村)、蛤蟆洞(位于观音堂示范区观音堂村)等。据《宝丰县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载,庄科洞穴位于该示范区庄科自然村南,深7米,高1.7米,面积五十余平方米,1997年考古发现。洞内有大量动物化石,种类有鹿、牛等,并有火烧痕迹,部分骨片似曾初步加工,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考古发现足以证明,在旧石器时代,观音堂境区已有人类活动。
到蚩尤黄帝时代(距今约4700年)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已使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增高,天然洞穴已不能满足人类居住,于是选择修棚搭屋,而修建草房的上等材料茅草在观音堂比比可见。随着人口增多,部落形成已成必然。
露天矿藏与蚩尤最早制作金属兵器的探索
观音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铁矿、硫磺矿、铝矾土等,所属的垛上与庄科两村间有一条约一公里长的山系,洞穴较多,相传古人在此地掏银,该山故称“银洞山”;与之相邻的汝州市将孤山含有大量的金石。这些资源为冶炼金属制作兵器、农业器具提供了条件。据有关史料记载,蚩尤是最早使用金属兵器的人。既有金属兵器,必有金属冶炼的燃料,按蚩尤时代的技术,煤炭又是最好的选择。观音堂示范区赵沟村就有露天煤矿,露天煤矿西部有约6公里的铁矿山系,叫铁山(山名,位于石板河村)。位于宋沟村南部红石岭的铁矿石含铁量较高,且处于裸露状态。蚩尤为划时代人物,他的聪慧程度可想而知,他会不会就地取材冶炼铁石打造出兵器,史载蚩尤最早使用金属兵器战败黄帝,应与占有露天燃料和露天金属矿藏的资源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火神社、火神庙与蚩尤文化的历史渊源
在观音堂境内及周边地区有着崇拜火神的传统历史,文革以前,这里大部分村落都建有火神庙,并组成火神社,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村民们相聚一起,举行隆重的请火神、拜火神仪式,以一个自然村或多个自然村为一个社,当一家从另一家请走火神时,需用大方桌(八仙桌)摆上火神像及其供品,由八个青壮劳力抬着,新的一家在专用的火神桌上用专用的器皿摆上猪头、鸡、鸭等供品,点燃香火常年供奉,直到又一个正月十五的到来。据老人讲,起初人们争供火神,成立火神社是为了规范供奉火神的秩序和规矩,其中不得用牛肉当供品,就是规矩之一。可见人们对火神的崇拜程度已超过了其他神灵;至今在观音堂示范区的农户中,专用供奉火神桌及器皿多有所见。而火神什么样?有说是八腿、八脚;有说人面兽身;有说兽面人身。而现今位于水峪村的火神庙中的火神塑像是面色赤红,三头六臂九只眼。其中两只上臂各举一柄银色宝剑,中臂及下臂各持火具。该庙重建于2005年,据当地村民说,这里原有并排一座庙宇,皆为全石料建成,有火神庙、玉皇大帝庙、山神庙,火神庙居中。三座石庙前各有一块石碑,文革中石庙被全部拆除,其中三块石碑现仅剩一块。碑文显示《重修山神庙碑记》:“大清国河南直棣汝州宝丰宝八里,南北水域庄人民周围居住旧有古庙,一说自大明万历九年重修,于今已二百年矣,而风飘雨洒庙貌神像渐已损坏,独有善士叶万朝、叶万福、李□□、□□发善念,约属合社信士咸愿施舍己财,公立石庙一所……大清乾隆□十五年十二月一日。”据此,石庙重建于大明和大清年间,可见自古已有庙宇存在。数年前,当地人们按照老辈人遗嘱,自发捐款、捐物重建三间庙房,中间塑火神,右侧塑玉皇大帝,左侧设天地全神之位,供信徒们拜谒。而火神是谁?当地村民们讲,火神是法力无边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换一种说法就是指当地人们的祖先。当地村民口中的火神与史料中描述的蚩尤形象更相近,由此,观音堂境区及周边地区人们所敬奉的火神或即为蚩尤。
古老传说中的“爷爷”与蚩尤间的不解之缘
观音堂示范区位居山区,山川相间、沟壑纵横,既有陡峭悬崖,又有平坦凹地,其中山名、地名来历独特,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这里选取一些与蚩尤有关的山名、地名连贯起来,或者说把部分零碎的传说集中整理,可得以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蚩尤爷爷在石河上游北岸山脚下一颗大栗树旁诞生(北水峪火神庙旁),居住在据此东约一百米远的一个山洞里(蚩尤洞,位于北水峪村),常在四方台(地名,位于北水峪村)洗澡,由于他多手多脚脸色赤红、非人非兽样子像猴,取名赤猴(蚩尤是赤猴的谐音)。他的家族人丁兴旺,弟兄八十一人。九子山,位于小南庄村。虽然蚩尤爷爷长相怪异,但能力非凡,他不仅能用沙石充饥,而且还有喷云吐雾、单指引火之功能。尤其是他上臂使用的双剑能够呼风唤雨。凭着这超强的本领,他率族人击杀了无数只狼虫虎豹,并在战斗中降服了两只巨大凶狠的猛兽,经滴血拓印后成为自己的宠物。一只为蛤蟆精,把他安置在东约十五里的一个山洞里(蛤蟆洞,洞名,位于观音堂村);一只为蝙蝠精,把它安置在西约五百米的另一个山洞里(蝙蝠洞,洞名,位于汝州市大木场村)。两只怪兽对他言听计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随着家族的兴旺和蚩尤爷爷能庇护族人的名气外扬,外面零星的人群及散落的部落纷纷前来投奔,渐渐形成了以观音堂为中心方圆数百里,拥有成千上万民众的超强部落。此时,位居东北方的黄帝欲将蚩尤爷爷征服,不断派兵前来征战,结果都被蚩尤爷爷打败。蚩尤为了保护族民提高战斗力,他以境内的煤作燃料(赵沟村露天煤矿),取最坚硬的石头作为材料(红石岭露天铁矿石)用来煅烧,成功冶炼出金属,并拿此制作兵器分发给族人以备御敌。终于有一天黄帝忍不住了,亲率大兵前来,并动用了自己全部的宠物,一狮、二虎、十条龙与蚩尤展开大战。这一仗非常惨烈,地上飞沙走石,空中人兽横飞,蚩尤眼见族人伤亡惨重,便喷云吐雾,使来兵在大雾中迷失方向。黄帝见此,便命十龙吐水,一狮二虎进攻。眼见族人身陷水中无法逃生,蚩尤爷爷欲动用火术去水,又恐伤及族人,便命族人到一山岭洼地避火后(背火岭,地名,位于滴水崖村),便单指引火,挥动宝剑招来大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漫山遍野齐腰深浓密的茅草卷起数丈高大火,转眼间,不仅蒸干了大水,还困住了黄帝的九条龙、两只虎(九龙口、虎头山,地名,山名,位于北水峪村),只带一狮、一龙(黄龙)逃窜。蚩尤爷爷奋力追赶,又将一狮(狮子崖,山名,位于垛上村)一龙(黄龙堂,山名,位于庄科村)降服,黄帝落荒而逃。为造福族人,蚩尤爷爷命一狮二虎保卫族人安全,命九龙吐水并在十五里外出水(观音堂石河泉,又名蚩尤泉,位于观音堂村),黄龙就地吐水(黄龙堂石河泉,又名蚩尤泉,位于庄科村)。为防止黄帝再次来袭,蚩尤爷爷在东北设四十五里虎狼阵(虎狼爬岭,地名,位于我县前营乡),在东南设三十里锯齿阵(锯齿岭,山名,位于我县大营镇),同时又在境内高山上设擂鼓台(擂鼓台山名,位于观音堂村),命专人值守,一旦有事擂响战鼓方圆百里可闻。内部又积极训练兵马,设马堂(马堂,村名,今马堂村),专一收集马匹集中牧养(马家寨,地名,位于马堂村)。为提高战马的奔跑能力,在南部山岭设训马场(跑马岭,山名,自石板河郜沟自然村至宋沟干石崖自然村,全长约五公里),一时可谓是兵强马壮。黄帝逃回东北后,又恐蚩尤爷爷突袭,求玄天玉女说情,玄天玉女带黄帝来见蚩尤爷爷,他们在蚩尤爷爷居住地北方三里远的一座山上讲和(太平山,山名,位于罗顶村),事成后天色已晚,黄帝无法连夜返回,便在一村临住(大石扒和平自然村),夜间惶恐不安,又求玄天玉女下了一道急急令神符,即“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王味道,蚩尤避兵,盗贼不得起,虎狼不得侵,行远归故乡,挡吾者死,背吾者亡,急!急!急!如九天玄女律令”(见《玉匣记》)。次日鸡叫急急出走,却将头枕遗忘(枕头山,山名,位于闫三湾村)。自此蚩尤爷爷名声大振,投靠者越来越多,本地已无法容纳,便逐渐东扩有了“登九淖伐空桑”之说。但是,蚩尤爷爷不管走多远,每年春节总要赶回来与留守族人共欢,留守族人争相招待,略有纷争,为规范秩序,便成立社团,使族人逐年轮流,该社团因蚩尤火功厉害,便以火神社命名。
综上所述,观音堂境内的石河以及众多洞穴,为早期先民生存和蚩尤氏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前提,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裸露的煤矿与铁矿石资源,为蚩尤发展农业、狩猎、打造兵器乃至打败黄帝创造了条件,独特的地名、山名来历与崇拜火神的风俗习惯,及众多关于蚩尤爷爷的古老传说,无不与蚩尤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笔者提出蚩尤故里或在宝丰县观音堂村一带。 (作者:赵保国 系观音堂示范区原文化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