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国内·国际总第4385期 >2023-08-15编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专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十二讲—— 建设美丽中国
刊发日期:2023-08-15 作者:  语音阅读:

(接上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须的。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人类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发展经济。过去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是人类除了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以及工业文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比如,生产农产品需要耕地,提供生态产品也需要“耕地”。生态产品的“耕地”就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空间,只有保护好这些生态空间,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

  自然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理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