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版总第4413期 >2023-09-22编印

父城和美乡村专栏
王堂村:画里王堂 和美乡村
刊发日期:2023-09-22 作者:  语音阅读:

20230922004.jpg

村民们在王堂幸福院分享家风家教读书心得      杨士奎 摄

  9月17日,走进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黑亮的柏油路直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游园里的树木枝繁叶茂,月季花花开正艳,村民在游园小憩闲坐。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绿树、绘出乡愁的墙体、潺潺流动的小溪、充满温馨的幸福院……一幅和美乡村生活画卷映入眼帘。

  近期,该示范区王堂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乡村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不断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着力打造内外兼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村庄发展动力更足,群众生活更甜。

  人居环境“美容” 乡村颜值提升

  “这几年,村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环境,村子里面都是景观绿化树,可漂亮了!现在,硬化路面一直通到家门口,看着舒服,出出进进干活也方便多了!街上也干净了,游园建起来了,晚上没事就出来坐一坐、转一转,心情可好!”谈起王堂村的“蜕变”,村民张杏莲绘声绘色地说。近年来,该村持续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美化提升上做文章,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重要任务,按照“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工作思路,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结合宅基地改革、村庄统一规划,硬化村组道路、打造景观小品、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改造户厕、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增加村庄绿化面积,近期又开启了和美乡村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文明乡风“育魂” 乡村底色更纯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还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在持续建设文明乡风的实践中,龙王沟示范区王堂村通过“文明幸福星“的打造,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示范个人的评选,为身边群众树榜样、立典范,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乡村良好氛围。

  8月26日,在王堂村的老年活动室,村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志愿者讲解朱子家训。自2020年开始,像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王堂村每周至少举办一次,而这得益于县妇联探索实施的家风家教“共学共建共享”模式。一时间,原本冷清的院子,不仅成了志愿者们活动的根据地,还成了村民们的家风家教学堂。

  村民张杏莲说:“我经过学习,自己改变了自己,以前爱发脾气找老伴儿的事,现在学习了知道自己在哪儿错的,自己改变后生活可和谐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英说:“自从家风家教活动开展以来,就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大家的认识提高了,同时也明理了、格局也打开了,我们干部也根据村民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现在工作起来非常地顺心。”

  特色产业“固本” 乡村经济正兴

  乡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百姓富了,是“根子”上的实惠。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产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的理念,把产业培育放在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返乡人士创业的激励措施,建成汝窑企业、村面粉厂、信康多肉植物园、农家乐等,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激活乡村经济的强大动能,促进乡村“面子”“里子”统筹发展。

  2020年8月18日,东道汝窑文化科技艺术工厂在我县王堂村正式建成投产。目前运营良好。该企业在我县入驻以来,先后为宝丰本土村民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轻松实现有保障的“家门口就业”。同时该厂租用村里土地的租金如今已经占王堂村集体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现如今村里的环境愈来愈美了,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干群关系更和谐了,听不见吵架声了,路旁产生的垃圾都会有人主动清洁,邻里和睦、孝老敬亲的事迹不绝于耳。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游客越来越多。王堂村也获得了省级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白帅彬 杨士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