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文化·视点总第4421期 >2023-10-11编印

研究宝丰历史文化四十年
刊发日期:2023-10-11 作者:○ 潘民中  语音阅读:

  我是鲁山人,家居鲁山、宝丰交界鲁山一方的一个小村庄,宝丰一方就是马街书会的马街。我家距马街仅三里,就隔了一条界岭。虽有界岭之隔,但乡亲生活与马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物质生活上讲,马街农历单日有集,乡亲们买个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特别是逢年过节办年货都要到马街赶集;马街还有小满会,置办夏收夏打所需镰刀桑杈木锨等农具也都要到马街赶小满会解决。精神生活上,马街有正月十三书会,乡亲们上会听书写书,图个热闹开心。

  我生于1949年,六岁入村小读书,感受过“大办钢铁”的红火。“三年自然灾害”极端饿肚子的年代,转入方圆十数里名声最好的马街完小上五年级。1962年毕业考上宝丰初中。宝丰初中62级共四个班,我为651班,在初中度过了“三年调整”经济复苏的平稳时光。1965年考进宝丰高中,宝丰高中65级共两个班,我在682班,高中三年经历了“文革破四旧”。我的少年时代,在宝丰上了八年学。1968年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正逢村小办“戴帽初中班”,当上了“民办教师”。后来“戴帽初中班”独立为初中,又办了招收方圆数十里包括鲁山、宝丰两县的初中毕业生120人的一届高中,我教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我以鲁山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录入开封师院历史系,修业四年。

  我时刻琢磨着用四年所学能为少年时代滋养我八年的宝丰干点啥。于是,在高校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即1982年上半年撰写毕业论文时,我首选了“白朗起义研究”。中国最后一场农民起义的领袖白朗是宝丰人,这算是我研究宝丰历史文化的发端。我在宝丰初中上学时教历史的樊长祥老师曾参加过开封师院组织的“白朗起义调查”,讲到近代史的时候,常常穿插一些白朗起义的生动内容,使我感受颇深。我把搜集到的白朗起义资料梳理出编年体《白朗起义纪》,并拉出了《白朗起义的历史特点》草稿。可由于更换指导老师,只得另选了其他题目,没有最终完成《白朗起义研究》。但我对白朗起义的研究并没有放弃,《平顶山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发表了我的《试论白朗起义的历史特点》。1993年3月由我审订的张显明老师编撰的《白朗起义资料》作为《平顶山文史资料》第三辑出版。2014年11月30日我又主持了在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召开了“纪念白朗殉难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发表了《半个世纪以来史学界的白朗起义研究论著及近年的研究新动向》。2016年出版了《白朗起义及其影响研究》的小册子,汇集了我多年研究白朗起义的成果。

  大学毕业,1985年调来平顶山,1986年开始留意平顶山历史文化研究。平顶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其历史文化是靠所辖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支撑起来的,宝丰的历史文化自然为我所重视。八十年代正是马街书会复兴的关键时期,而我自小就是赶着正月十三马街书会长大的,对马街书会有着很深的感情。学者们纷纷就马街书会的起源、性质展开研究,我也利用在大学所学历史知识,结合我所掌握的马街书会实际,对马街书会的起源做了研究,撰写出《马街书会与火神祝融》的短文,发表在《平顶山日报》上,收入宝丰县文联出版的《书山会海》一书之中。文中提出“马街火神庙是方圆百里上千村落火神庙的总庙”的观点,成为马街书会起源诸说之一说。关于马街书会的性质,我在发表于《求索》上的《弘扬地方文化,促进平顶山市经济繁荣》一文中称:“马街书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本质,它是原始社会氏族祭祀活动的演变形态,是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村社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原文明的一颗明珠。像马街书会这样千年不衰的民间曲艺汇演为国内所仅存,在民间曲艺发展史上占有显著位置。”我在研读《墨子》时发现,墨子弟子分三类,其中就有善“说书”的,墨子因材施教,让他们各尽其能,“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着从事。”他们说的书就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实质上就是“说史”,于后世民间曲艺说书的内容是一致的。撰写了《从墨家“说书”到马街书会》,追溯了马街书会的远源,发表在《平顶山日报》上。针对马街火神庙所敬奉的火神是谁的问题,我对周边村庄传统火神社及其到马街书会上写书回到村上火神社举行社日活动的习俗做了详尽的田野调查,并将马街书会所崇拜的火神,与商丘阏伯台所供奉的火神做了比较,撰写了5000字的《马街书会探源》,发表在2022年3月2日《平顶山日报》上,此后《宝丰文艺》也予以刊发。该文充分论证了马街火神庙所供奉的火神是帝喾的火正祝融。

  在家乡生活时,凡有酒宴无不以宝丰大曲为贵。宝丰大曲酒是宝丰的传统名产,研究宝丰历史文化不能不研究宝丰酒,但历来存世的有关宝丰酒的文字资料却十分匮乏。1987年,当我在阅读史籍时钩沉出一些史料,写成《冯异与宝丰酒》《吴道子·宝丰酒·龙兴寺》《曹操与宝丰酒》等短文相继在《平顶山日报》发表后,引起宝丰酒厂领导的高度重视,派员登门拜访表示感谢,希望我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以利宝丰酒更好更快地发展。1988年,我的老同学到酒厂负责宣传工作,准备向国家名酒冲刺,邀我把搜集到手的宝丰酒史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我用一年的时间拿出《宝丰酒史资料汇编》稿本,为1989年10月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54度、63度宝丰酒获金质奖晋升国家名酒作出了贡献。《宝丰酒史资料汇编》稿本,含宝丰酒文化事表、史志记载中的宝丰酒、历代诗人咏宝丰酒、历代名人与宝丰酒、宝丰酒史研究、历代著名酒文献六大部分。前边冠以我撰写的《天宝物华宝丰酒》,对宝丰酒史做了综合评述。我所作宝丰酒研究文章《宝丰酒久盛不衰原因探析》在稿本第五部分《宝丰酒史研究》中成为重要的学术支撑。此文后来刊发在中华酒文化研究会刊物《古今酒谭》1992年第3集上,是宝丰酒有史以来第一篇人文学术论文。此后二三十年间,宝丰酒厂对外宣传文字无不以《宝丰酒史资料汇编》书稿为依据;厂里陈列室中“宝丰酒史部分”也是按《宝丰酒史资料汇编》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布置的;就连新品种的起名、新装潢的设计也多参考《宝丰酒史资料汇编》。《宝丰酒史资料汇编》的成稿,使宝丰酒的历史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翔实的文字表述。此书稿2021年得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以《宝丰酒乡溯源》为名正式出版发行。近些年随着仪狄文化节的举办,我又对宝丰酒史做了些深化研究,撰写了《中华酒祖仪狄辩证》《仪狄做酒于滍汝之间史征》《唐代三大著名酒人及其酒文对滍汝美酒的垂青》等文章。

  少时在家乡,站到界岭上朝东遥望,可见远处连绵山峰间一尊古塔挺立,大人说那是香山寺塔,寺里供奉着“三皇姑”妙善公主修化而成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洒下对香山寺莫测高深的印记。香山寺是宝丰的,当然也是平顶山的。研究宝丰历史文化,研究平顶山历史文化,香山观音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所在。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搜集有关香山寺的资料。无论是史志记载,还是民间口传,关于香山观音的资料还是蛮丰富的。1988年我撰成《香山大普门禅寺》一文,在《平顶山工人报》发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取得了《古父城与香山寺》《香山寺的镇寺之宝“四大名碑”》《香山寺“唐国公主碑”的史料价值》《大唐公主与香山寺的佛缘》《李绿园诗作中的“香山寺许愿还愿之俗”》《历代名人与宝丰香山寺》等研究成果,直到定位《香山寺是汉化观音得道证果的升刹》,以及《香山观音文化与滍汝孝风》。香山寺与古父城内的白雀寺是密切相关的,我还撰写了《古父城内白雀寺》《白鋐与<白雀寺考>》等。我扩大视野搜集研究了中华大地上六十处香山寺的情况,撰写《天下几多香山寺,唯我独尊为祖庭》。最后受命将香山寺存世大悲菩萨传碑所刻蒋之奇《大悲菩萨传》翻译成白话。2016年将我对香山观音的研究成果汇集出版了《平顶山观音文化摭实》。此后,针对海内外研究界对《大悲菩萨传》“道宣口授”“弟子义常记录”的质疑,我对现存宝丰《重修四方寺碑记》进行了释读,弄清了道宣之前宝丰地区已有“妙善传说”的样貌,从而肯定了“道宣口授”“弟子义常记录”的无可惑疑性,发表在2017年6月21日《平顶山日报》上。

  四十年来,我发表的《张良籍贯父城考》对张良籍贯父城的研究,《冯异从龙时间考》对冯异归属刘秀的研究,《宝丰牛金星与甲申悲剧》对牛金星的研究,《浅证李绿园的佛缘》对李绿园的研究,《杨淮与清代宝丰杨庄杨家庄园》对杨淮的研究,《豫西豪杰樊钟秀与孙中山的戎马情谊》对樊钟秀的研究,都或多或少有些新意。而1990年发表的《关于宝丰龙兴寺吴道子壁画的几个问题》对龙兴寺吴道子壁画的研究,1999年发表的《唐代龙兴赵氏溯源》对唐代龙兴赵氏的研究,2011年发表的《中共豫西南组织与“建国豫军”关系管窥》,则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我对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驻宝丰的研究尤为关注,2010年5月14日在平顶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发言,阐述刘邓大军驻宝丰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建议召开与之有关题材的学术研讨会,力促加强相关遗迹保护和建设“中原解放纪念馆”。

  回顾四十年来我对宝丰历史文化的研究,感到欣慰的是有两个学术发现。一是发现了酒祖仪狄作酒醪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一是发现了“得伏牛山东麓者方能得中原”。我在1988年所撰冠于《宝丰酒史资料汇编》的《天宝物华宝丰酒》一文中指出“酒祖仪狄作酒醪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说:“我国的酿酒鼻祖是仪狄。《世本》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仪狄是夏初人。禹继舜位后建都阳城(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张成镇王城岗),宝丰地区在当时属夏版图,距离禹都不足百里。《战国策》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在上古时代,尧举舜摄行天子事,并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舜用大臣二十二人,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定九州。舜践位二十二年,预荐禹于天,又十七年舜南巡,崩于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帝妃娥皇、女英从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赴苍梧奔丧,路经汝海(古代称流经汝州的一段汝水谓汝海)之南,应邑之野(今宝丰县区域),闻仪狄始作酒醪,味美,见之。令其做酒三瓮,以其一进于禹,贺其践天子位;以其二携往苍梧,祭奠舜之亡灵。可知中国酿酒创始人仪狄就生长在宝丰这块古老土地上。”2009年10月20日至23日第八届中国河洛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平顶山召开,组委会安排我作为本地学者的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22日我在《平顶山地域文化要论》为题的发言中提出“得伏牛山东麓者得中原”的观点。“传世古训称‘得中原者得天下’,要深一层问:得哪里可以得中原?我的回答是历史经验证明,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驻宝丰解决中原问题更进一步证明‘得伏牛山东麓者可以得中原。’以宝丰为中心包括鲁山、叶县、舞阳、襄城、郏县、临汝在内的伏牛山东麓地区,在中原具有军事战略枢纽地位。这里背靠豫西山地,面瞰黄淮平原,进可攻,退可守;这里左绾河洛,右控江汉,可以左右逢源。因此我们可以把‘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古训从根源上补充为‘得伏牛山东麓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学术发现还是可以传之久远的。

  我在原来研究成果《宝丰古称城父、父城考》《<父城非城父考辨>驳议》的基础上,又相继发表了《宝丰县名之变迁》《话说宝丰》《宝丰龙文化概览》等,并对宝丰高皇庙村落文化、宝丰观音堂文旅资源、马街书会母亲河应河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别撰写了《考察记》,对高皇庙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对观音堂独特文旅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对应河流域人文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有益的论证。

  新冠疫情来袭,居家无事,将四十年来研究宝丰历史文化的篇子加以整理,编成书稿《宝丰集》,出版社责编将书名定为《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宝丰文化》,2022年7月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