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版总第4425期 >2023-10-17编印

父城和美乡村 专栏
韩店村:唢呐奏响乡村和美富民曲
刊发日期:2023-10-17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31016190341.jpg

图为宝丰县肖旗乡唢呐文化产业园

5151515151515.jpg

图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店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褚金德在传习所表演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走进唢呐文化之乡肖旗乡韩店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别致漂亮的农家楼房,惟妙惟肖的唢呐雕塑,忙着秋收和晾晒玉米的村民,使古老的韩店村呈现出一派和美幸福的新气象。

  韩店村位于县城北约3公里,是宛洛古道所经之处,因郭氏先祖迁居此处,久成村落,原名为郭家岭(洛阳平乐郭家谱记);公元1392年,韩姓人家在村南建一旅店,易名为韩家店;明清时又改为韩家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复称韩家店;1936年至今称为韩店。主要姓氏有郭、韩、褚、王、芮、苏等,曾有郭家北场院、褚家大院、芮家大院、苏家大院,有久负盛名的曲剧团、豫剧团、名闻遐迩的韩店唢呐,有酿酒、轧油、铁匠、木匠等店铺,异常繁华。全村现有3043口人,耕地面积3256.5亩,是肖旗乡第一大村。

  近年来,韩店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深耕文化产业,繁荣了韩店唢呐、韩店酒酿造、韩店老油坊等,并加大土地流转和返乡创业人士工作力度,新兴了服装加工和旅游产业,成立了宝丰县肖旗乡韩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村里有产业、群众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在宝丰县肖旗乡唢呐文化产业园,今年70岁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店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褚金德对记者说:“唢呐是以吹为主,打、拉、咔为辅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韩店唢呐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为主,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民国,繁盛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婚丧嫁娶、节日娱乐、开业庆典等场合,常用曲牌有《百鸟朝凤》《抬花轿》《农家乐》《一枝花》《迎宾曲》等,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韩店唢呐享誉郏县、鲁山、汝州、襄城县、叶县、舞阳、漯河、巩义、方城等县市,并远扬河北、山东、安徽等地。2017年,韩店村从事唢呐演奏人员200多人,有唢呐班31个,占全县总数的56%,是名副其实的“唢呐文化之乡”,年创收入达150多万元。

  “现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县里帮助我修缮了韩店唢呐非遗传承所,乡里把我家门前的街道命名为唢呐路,临街墙面绘上了唢呐表演墙绘,门前空地上建造了唢呐表演塑像群。我深受鼓舞,一定当好传帮带,让唢呐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快乐。”褚金德说,如今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两个孙子都掌握了这一技艺。

  多年来,韩店村唢呐涌现出了郭电明、杜氏姐妹“五朵金花”等当地的唢呐名人。他们精湛的表演,在国内各种赛事中屡获大奖。2020年10月,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韩店唢呐代表性传承人杜淑芳与羌笛演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海元、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哈达现场合作演奏,被传为佳话。

  2010年,肖旗乡韩店村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艺术之乡”;2015年,韩店村的唢呐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3年,肖旗乡被命名为"河南省唢呐文化之乡"。如今,穿越百年的韩店唢呐已成为韩店村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韩店村在繁荣唢呐文化产业的同时,不断挖掘酒、醋酿造和轧油传统技艺,并发展了服装、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河南老字号——河南宝丰县古井泉酒厂(韩店酒厂),一股酒香扑鼻而来。据该厂负责人芮广生介绍,韩店酒厂始于清雍正初年,郭氏先祖家境富足后,在郭家北场院建起了韩店村第一家酒坊,其酿酒的酒糟发酵地缸群至今遗迹尚存。清朝乾隆中后期,郭家家道中落,芮氏先祖迁居韩店村后,又聘请酒师开办酒厂。后因种种原因,几经停办。2017年,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韩店酒第十二代传人芮广生回村租赁村集体的场地和房屋等,恢复重建了韩店酒厂,易名为河南宝丰县古井泉酒厂,如今,固定资产已达500万元,为群众提供20多个工作岗位,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2017年,该厂获得了中国酒祖仪狄文化之乡——酒文化传承保护基地。2019年荣获了“河南老字号”称号。

  在“河南老字号”韩店老油坊,56岁的店主王永旺介绍,王家先祖迁居韩店村后,在韩店村开了一个油坊,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韩店老油坊2021年6月入围第八批“河南老字号”保护名录,年产值160万元。“我们是老油坊,在十里八村非常有名,逢年过节,定制加工食用油的特别多,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将恢复传统轧油设施,提高轧油的观赏性,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

  “目前,我们的服装厂为村里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150万元!”在宝丰县韩店艳娜服装厂,该企业负责人王艳娜介绍说,她2000年至2014年在外地服装厂工作,在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2014年10月回村创业,成立了服装厂,由小到大,订单生产。该厂40多岁的员工周娜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业,不但照顾了老人孩子,而且每月还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我很知足!”

  2019年,韩店村将村南1500多亩耕地流转给河南康龙集团,该企业建设了以生态循环农业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主题,融科普教育、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精深加工、农业观光、休闲采摘、文化体验、田园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康龙理想田园。该休闲观光园区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万元。下一步,韩店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红薯育苗、储存、加工为重点的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依托河南康龙集团‘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挖掘文化底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擦亮‘河南省唢呐文化之乡’和‘河南省传统村落’金字招牌,争创‘五星支部’。”韩店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充满信心地说。     (郭明远 梁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