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4433期 >2023-10-27编印

巧打时间差 人忙棚不闲
大石扒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3-10-27 作者:  语音阅读:

2-10-27.jpg

  10月24日上午,观音堂示范区大石扒村的食用菌大棚内一片繁忙景象。笔者看到,该村三委干部正带领群众有序忙碌,搬运、摆放、消毒、扎孔……大家相互配合,干得热火朝天。

  “白玉木耳9月底采收完毕,现在又种植了4000多袋平菇,我们利用季节变化,巧打时间差,争取做到人忙棚不闲,充分盘活村中大棚资源优势,让有限的场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观音堂示范区大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生说。

  大石扒村位于观音堂示范区西一公里处,属浅山丘陵地貌,非常适宜食用菌种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该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建设食用菌大棚4座,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连续多年种植了白玉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经济效益可观。为进一步丰富种植品种,增加村集体收入,给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该村又种植了4000余袋平菇,拉长了产业链条,力争做大食用菌产业。

  “目前的温度比较适合平菇生长。现在我们种植的是优良品种,菌丝粗壮、抗病性强,出菇快、菇形好、产量高,可连续采摘两个月。每袋可产鲜菇5斤左右,总产量大约2万斤,预计可增收6万余元,同时还能为脱贫户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另外,平菇日常需求量大,采摘后可直接销售到附近超市和饭店,根本不愁销路。”大石扒村食用菌大棚负责人李中银高兴地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们将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坚持‘绿色+特色’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食用菌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观音堂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张小磊表示。 (杨德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