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艺·副刊总第4434期 >2023-10-30编印

龙兴寺水库
刊发日期:2023-10-30 作者:  语音阅读:

4版103001.jpg

  印象里,龙兴寺水库像是不小心从仙境掉落到人间一颗璀璨明珠,连绵的群山为她忠诚守护,碧波万顷里闪烁着万道金色的光芒,湖光山色在这里完美交融,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

  龙兴寺水库位于宝丰县前营乡,属于中型水库,石河上游,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于1958年至1960年依山势而建,具有供水、灌溉、防洪、养殖等多重功能。这里水域宽广,风景秀丽,常见水鸭嬉戏,水鸟翱翔,凸显了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看了还想再看,让人朝思暮想的水库。龙兴寺水库的美,可以满足你对所有水库的想象。总有那么一个时候,疲惫的生活节奏使你想要自由放松一下,哪怕只是一天也好。不用说,在龙兴寺水库看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吹淡淡的风,嗅山花烂漫,单单只是静坐水库边,感受山水相拥,芳草萋萋,就足以让时光停住脚步,心灵得到最好的休憩了。

  喜欢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漫步在河堤上,清风徐徐,绿草如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每一步都是那么气定神闲,每一步都可感受岁月雕琢的过往容颜。

  在龙兴寺水库,想起了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虽美却还是要靠装扮,而龙兴寺水库是李白笔下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展现在世人眼前更多的是不经斧凿的山和水,是不经粉饰的自然美、朴实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兴寺水库从字面上可谓是二者兼具。龙兴寺水库的由来与其下游的千年古刹——龙兴寺密不可分。龙兴寺现在虽其貌不扬,但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据说该寺建于汉代。东汉明帝之后,佛教传入中原,在京师洛阳立白马寺,向周边辐射,为纪念光武帝驻军,便于训狐山而建龙兴寺。隋唐时代,龙兴寺已成为京洛外围名刹,寺中龙兴阁更是享誉远近。公元781年,李希烈因平定叛乱有功,被唐代宗封为南平郡王。次年又反叛朝廷,占据汝州,东都洛阳受到威胁。唐代宗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前去招抚,后被李希烈囚禁于龙兴寺,颜真卿誓死不屈节,公元784年被李希烈弑杀,那年颜真卿77岁。开元二十二年(734),诗仙李白自安陆北游汝州,途经龙兴寺,登龙兴阁,并作《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天宝初年,当时属汝州管辖的龙兴寺华严殿落成,住持僧人盛邀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吴道子来到龙兴寺,用糯米掺黄沙处理墙面后,挥笔作画,可谓潇洒自如,一气呵成。北宋苏辙任汝州知州时,见“丹青久衰工不艺”,曾专门捐款对龙兴寺吴画壁进行过保护性维修,留下一段佳话。大文豪苏轼到汝州探望弟弟苏辙期间,二人同游龙兴寺,苏轼观看了弟弟苏辙修缮龙兴寺吴道子壁画后,甚是高兴,挥毫写下《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壁画》一诗: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余,几叠衣纹数襟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由此可见,当年龙兴寺是何等的辉煌。此可谓“南阳诸葛庐,宝丰龙兴寺”,何陋之有?

  宝丰曾为龙兴县,龙兴县有龙兴寺村、龙兴寺水库,其意一脉相承,自然而美。

  时值金秋,在龙兴寺水库,你还可以铺开一张洁白的宣纸,寥寥几笔勾勒远山,淡淡敷色一库绿水,墨有尽而意无穷矣!喜欢写生的人万万不可错过,不要吝啬你的纸笔,即便是你用尽最漂亮的笔墨,也不一定能表达出龙兴寺水库的三分美。龙兴寺水库的美,美的自然,美的收敛,美的低调,美在心间。

  是的,走进了龙兴寺水库,就走进了历史,走进了诗情,走进了画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兴寺水库,一个让人魂牵梦萦,寄托着乡情乡韵乡愁的水库。    (作者:王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