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10月26日,县科协组织农技协联合会的科普专家,在石桥镇、赵庄乡、周庄镇、肖旗乡开展小麦播种技术指导。
在各乡镇,科普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就生产经营模式、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并进行技术指导,为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不论哪个地方或者哪一家,选择种植的品种抗寒性、抗倒伏性是首先要考虑的。我们一直说提前造墒、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秸秆细碎深埋、尽量深翻或隔年深翻、地表土壤细碎平整和上虚下实,是保证小麦播种后苗齐苗壮的基础。”县农技协联合会会长卢东亮正在细致地给群众讲解农技知识。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地区不同,小麦的播种时间也不一样,具体要以当地的实际播种时间为准,每亩地播种18~25斤为宜,遇到旱地、晚播、整地质量和墒情不好时,依据不同情况增加播量。播深3-5厘米就是最合适的深度,土壤过喧时,需要播前进行地表磨耙。”县新品种研究会会长常天佑在赵庄镇高标准农田一边认真察看种子,一边耐心地讲解播种小麦的注意事项。
“我承包了5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套种大豆。种地就需要有知识和技术的指导,这样才能高产,用新技术去种地提高产量,腰包真的鼓起来了。”种粮大户邱险峰笑着说。
据了解,以群众需求为主导是农技协联合会开展活动的主要特点。一直以来,县农技协联合会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新品种研究基地为基础,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服务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供农户观摩学习;在示范推广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关键时期,如产前、产中、产后等不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先后组织培训20余场,服务群众500余人。同时走访农户和种植大户,通过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种植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普为民服务。
农村科普是实现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科学与农民对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县科协高度重视科普为民,充分发挥农技协联合会的作用,致力于为农民群众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真正需要的实用知识,通过精准科普,打通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务实解决农民问题,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最大的力量。 (吕晓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