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4449期 >2023-11-20编印

走基层 看发展
观音堂示范区 —— 小蘑菇撑起致富大产业
刊发日期:2023-11-20 作者:  语音阅读:

2-11-20.jpg

  11月17日,走进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大石扒村食用菌大棚,一股菇香扑鼻而来,一排排食用菌袋整齐摆放,一簇簇鲜嫩肥厚的蘑菇像“小云朵”一样从菌袋中伸出“脑袋”,甚是喜人。工人们正忙着将成熟的蘑菇修剪、采摘、分类装筐。

  “看看这用玉米芯和木屑为原料种出的平菇,像不像盛开的花儿一样,不仅品相好,而且产量高,今年新种的4000余袋平菇,每袋可产鲜菇5斤左右,总产量大约2万斤,村集体预计可增收6万余元。”大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生一边采摘着平菇一边说。

  平菇具有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技术要求低等种植特点,经济效益能达到普通农作物10倍以上,和传统的种植业相比,是典型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大石扒村建设有4座食用菌大棚,面积1300多平方米,多年来通过种植白玉木耳、黑木耳、平菇等各类菌菇实现持续增收。

  “平菇的品质比较高,只要成熟期一到,就被周边的超市和饭店直接给订购了。”食用菌大棚负责人李中银看着一筐筐平菇被放到货车上,满脸笑意地说。

  村里有了产业,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还能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我们是采一天休息一天,没有采摘的时候就帮着家里做点农活,既照顾了家里又赚了钱。”如今在家门口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56岁的大石扒村村民张桂玲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随着食用菌大棚的持续增收,大石扒村探索出一条“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村级产业,通过食用菌种植,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良好生态带来的红利,也为人们的餐桌献上一道山野珍馐。菌菇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乡村要振兴,产业为根基。近年来,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谋划布局,按照“政策引导、规模发展、项目支持、主体带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将绿色产业发展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食用菌菇产业,用产业带动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牛祎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