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父城·故事总第4451期 >2023-11-22编印

仆射店——承载着北宋宰相富弼的忧民情怀
刊发日期:2023-11-22 作者:□ 王丙乾  语音阅读:

  核心阅读:前营乡店头村原是一个古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我县西部一个大型村落,现在分为店东、店西、店南三个行政村,总人口4873人。古时称为仆射店。这与当时北宋宰相富弼密不可分——

3-11-22-1.jpg

今日之店头一瞥。 张一裴 摄


  宝丰县城西21公里,北龙兴寺以东1.5公里处的石河(古养水)南岸,有一较大型村落大店头村,古称仆射(ye)店,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它是北宋宰相富弼以左仆射判汝州时,赈灾救灾、安辑流民善举遗留下来的古迹。此村以富郑公弼之官名“仆射”而得名,传递着北宋宰相富弼的忧民情怀。

  《宋史》卷三百十七,列传七十二《富弼传》云:“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茂才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除盐铁判官,史馆修撰,奉使契丹。庆历二年(1042)为知制诰纠察……进弼枢密直学士,遂为使……以增岁币而拒绝向契丹割地。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复拜枢密副使,还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郑州,岁余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赈济灾民,全活五十余万人。迁大学士,徙知郑、蔡、河阳。加观文殿学士,改宣徽南院使,判并州。至和二年(1055)诏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嘉佑三年(1058)进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弼为相。嘉佑六年以母忧去。英宗立诏为枢密使,居二年以足疾求解。拜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徙判汝州。明年二月(1069)诏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ye)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左丞相)。王安石用事,雅不与弼合,弼度不能争,称疾求退章数十上。拜武宁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改亳州……乃以仆射判汝州。弼言新法臣不晓,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帝许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1083)八月薨,年八十。”

  历史评价宋朝宰相富弼为忠君爱国、亲民爱民的贤相。

  一、地方志书有关富弼的记载

  地方志书《汝州志》及《宝丰县志》关于宋朝宰相富弼多有记载,兹录如下:

  1.明正德元年(1506)王雄主修《汝州志》

  《古迹志·郑公堂》:宋富弼尝封郑公,两偃藩于汝,民思之,后守为建此堂,刻公诗于石,有“己叹朱轮无善状,更惭华构是虚声”之句,堂废。

  卷四《名贤祠》文忠公富弼:河南人,以宰相出判汝州。

  卷五《名宦志》宋·富弼:河南人,熙宁初出判汝州。上言新法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百姓去思甚切。遂以司空致仕,进封韩国公卒,贈太尉,谥文忠。

  2.明万历《汝州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方应选主编)

  《古迹志·郑公堂》:宋·富弼尝封郑(国)公,两偃藩于汝,民思之,后守为建此堂,刻公诗于石,有“己叹朱轮无善状,更惭华构是虚声”之句,堂废。

  《官师志》宋·富弼,河南人,熙宁初判汝州。上言新法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百姓去思甚切。拜丞相,后以司空致仕,进封韩国公,卒贈太尉,谥文忠。

  3.清康熙二年知州金先声主修《汝州全志》:

  卷二·《镇店集市》宝丰县:大店头。

  卷四·《名宦志》宋·富弼,两偃藩于汝,封郑公。河南人,民思之,为建郑公堂。

  卷六·《古迹志》郑公堂:宋富弼尝两偃藩于汝,民思之,为建此堂。

  4.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道光二十年知州白明义主修):

  《古迹志》宝丰县仆射店:城西五十里,宋富郑公判汝州,安集流民于此,因以得名。

  卷二·《职官志》汝州:富弼,河南(洛阳)人,熙宁初出判汝州,详《名宦》。

  卷三·《名宦志》汝州:宋,富弼,河南人,熙宁初出判汝州,上言新法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百姓去思甚切,后以司空致仕,赠太尉·谥文忠,汝人建郑公堂。

  卷九·《古迹志》汝州:郑公堂:宋,富郑公弼知汝州,植楸数百本于后圃,后人思其德建堂于楸林,见《韵语阳秋》。

  《古迹志》宝丰县青岭镇:《宋史·食货志》:提辖京西阬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界产玛瑙即此。

  兴宝镇:宋宣和二年(1120)《敕改宝丰县碑》:龙兴在郏城县西南,管安乐,永仁二乡并青岭,近因宝货兴发蒙朝廷赐名兴宝镇。

  5.清乾隆八年(1743)知县马格主修《宝丰县志》

  《古迹志》仆射(ye)店:即邑西五十里店头也。宋·富郑公以仆射判汝州,安辑流民于此,后人因以其官名店。安集流民详公奏疏云牒,通判张恂界,诸县一一相度。则当时安集地诸县应皆有之,即在邑亦或不止此。然即此而邑之光荣大矣!昔公使不测之虏通好南北,奠安社稷而口不言功。至知青州活饥民五十余万,则以为贤于中书令二十四考,今观汝之治其全活亦多矣!地以人著,千古芬芳,怀风爱而载遗贤来轸之师,不在斯人與!

  6.清嘉庆二年(1797)知县陆蓉主修《宝丰县志》卷八《古迹志》仆射店:《马志》:即邑西五十里店头也。宋·富郑公以仆射判汝州,安辑流民于此,后人因以其官名店。安集流民详公奏疏云牒通判张恂,州界诸县一一相度,则当时安集地诸县应皆有之,即邑亦设不止此,而邑之荣光大矣!

  7.清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李仿梧主修《宝丰县志》卷三《舆地志(下)古迹》仆射店:《马志》云:即邑西五十里店头也。宋富郑公以仆射判汝州,安集流民于此,后人因以其官名店。安集流民详公奏疏云,牒通判张恂,州界诸县一一相度,即当时安集地,诸县应皆有之,即在邑亦或不止此,然即此邑之荣光大矣!

  8.1995年新编《宝丰县地名志》第二编《政区、聚落地名编》第149页前营乡,大店头:在县城西北21公里,乡政府驻地3.5公里,北邻石河。据清嘉庆《宝丰县志》载:北宋时富弼以仆射兼知汝州,曾设店赈济并安置流民于此,始称仆射店。明清时宛洛大道经此,村人依道开店,因能供人、畜食宿,且居众店之首,故名。该自然村包括店西、店东、店南三个村委会,有13个村民组,1014户,4174人。聚落东西长,面积42万平方米。东西、南北主街各一条呈十字相交。有小学三所、联中一所,农历二月初十、四月十五有会。

  二、富弼是忠君爱国、忧民爱民的贤相

  范仲淹《岳阳楼记》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和富弼皆是此誓言的践行者。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宰相富弼与参政知事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被贬,范仲淹出知邠州、邓州、杭州,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富弼判知郓州,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在出知青州期间,适逢河北大水灾,农田淹没,屋庐倒塌,农民无家可归,民不聊生。有六十余万灾民流向青州。为青州当局带来巨大压力。富弼在灾荒面前不退缩,勇于担当,千方百计,全力组织赈灾救灾,安集流民,解决吃住,全活灾民五十余万众,受到朝廷嘉奖和人民的拥戴。《宋史》列传七十二《富弼传》详记这一善举:“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栗,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区,散处其人,以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飯糗慰籍,出于致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

  在中国历史上,由水旱灾害而酿成社会动乱,危及政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北宋的宋江、方腊起义就是实例,犹如宋仁宗庆历年间河朔大水,60余万流民无家可归,流入青州。如果处置不当,灾民为了生存活路,流动抢掠,攻城掠地,杀人放火,必将对封建王朝产生巨大影响。富弼作为当朝宰相,肱股大臣,深知其中利害。于是,他采取五项应对方案积极处理数十万水灾流民:

  (一)迅速组建赈灾救灾领导系统。把青州现任州、县、乡、里各级官员组建赈灾安置领导机构,人员不足时,征用退休官员和待聘无职人员参与其中。“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协助收容安集流民。还把那些努力工作的官员“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飯糗慰籍”,救灾安民的官员“出于致诚,人人为尽力”。认真细致的搞好赈灾安民,使数十万灾民得以妥善安置。

  (二)筹集救灾粮钱。数十万灾民需要大量赈灾钱粮物资。富弼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开仓放粮赈灾;二是劝所部民出粟赈灾;三是上奏朝廷拨调钱粮救灾安民;四是允许灾民到山泽野地摄取“可资以生者”的果实、鱼虾、野菜等救荒可食之物,“听流民擅取”。生产自救,当地官民不得干涉。

  (三)是设置众多安置流民居处,分散安民。通过搭建和征用民间房舍,“得公私庐舍十余区,散处其人。”把流民安置在各县乡里,供给钱粮度荒。改革过去在城镇设粥棚集中舍粥,拥挤不均,饿死人的弊端。

  (四)是征用年轻灾民充实军队兵员。在庆历赈灾中征集数万年青灾民入伍,吃军粮,减轻赈灾压力。 

  (五)是掩埋因老弱病瘠而死者,以大冢葬之,名曰“丛冢”。通过富弼的精心策划和正确领导,使数十万流民得到妥善安置,全活者五十余万,社会稳定,受到宋仁宗嘉奖,拜礼部侍郎,富弼坚辞不受曰:“守臣职也。”体现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贤相风度。同时,也为后来出知汝州,安集流民积累了丰富经验。史云:“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把富弼在青州赈灾安民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富仆射两知汝州事,安辑流民,光荣宝邑

  《宋史·富弼传》记载:富郑公弼曾两度判知汝州。

  (一)宋神宗熙宁元年,即公元1068年,以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扬州封郑国公,徙判汝州。

  (二)熙宁二年(1069)二月升职司空兼侍中,拜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太学士兼修国史。富弼二度拜相。宋神宗支持参知政事王安石变法,弼与安石政见不合,度不能争。同年八月,授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河南府。十月改知亳州。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罢使相,六月以左仆射出知汝州。熙宁五年五月以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在汝州任职期间,上奏朝廷疏,实施安辑流民,救灾活动。

  (三)根据青州分设村店,散置流民的经验,富弼不在州县集中救济灾民,而是选定汝州城南二十公里,宝丰城西北二十公里,接近青岭镇、商酒务、龙兴寺、湖浪泊(三堆山)的中间地带设店安民。设流民安置指挥中心于龙兴寺内,并在龙兴寺以东1.5公里,养水(石河)南岸搭建流民安置房舍若干间。设立流民收容店,部署专职官员招集安置流民。还命令宝丰、鲁山、郏县、汝州、伊阳等县官员在各地分设流民安集点,分散安置,搭建庐舍,分发粮食,做到流民有房住、有饭吃、有活干。从官助抚持到其自救的稳定局面。

  就仆射店而言,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曾经是宰相富弼设立的赈灾安民中心,收容安置一批流民,同时从这里向宝丰、鲁山、郏县等地疏散大量流民,进行分散安置。使汝州、宝丰等地流民居有舍、食有粮、耕有田,逐渐安居稳定。达到了治国安邦,稳定社会的功效。宰相富弼安置流民于宝丰,也为宝邑增光添彩。清乾隆《宝丰县志·古迹志》仆射店云:“宋富郑公弼以仆射判汝州,安辑流民于此,后人以其官名店。安集流民,则当时安集地,诸县应皆有之,即在邑亦或不止此,然即此而邑之光荣大矣!”

  (四)优选地址,妥善安民

富弼以左仆射出知汝州,以安辑流民为己任,造福一方百姓,受到人民拥戴。然而设店安民,既不在汝州,也不在郏县、鲁山,缘何独选仆射店做为安辑流民居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宋代,仆射店归青岭镇管辖。宋代京西路青岭镇是阬冶发达的经济特区。北宋时期,宝丰大营镇原名青岭镇,境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炭、铁、瓷器和玛瑙。《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阬冶》载:“提辖京西路阬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界产玛瑙”。清乾隆《宝丰县志》卷一《物产志》:青岭镇宋时煤矾诸货兴发,敕旨兴宝(镇)。下邑微户至繁,朝廷赐名盖缘阬冶榷征……惟煤最广。《金史》宣宗兴定三年(1219),京西路行司李复亨上言:民间销毁农具以供军器非便。其汝州、鲁山、宝丰、邓州皆产铁,募工置冶,可以获利。”考古发现大营镇边庄汉代冶铁遗址。表明自西汉以来大营镇盛产煤炭、铁矿为官方阬冶重地。宋代青岭镇以清凉寺为中心的瓷器烧造业十分发达,民窑、官窑栉比鳞次,迤逦数十里,素有“清凉寺到段店,一日进万贯”的富饶传说。北宋清凉寺汝官窑青釉天青瓷器专供宋室朝廷专用贡品,价值连城。宛洛大道北达洛阳南通南阳荆襄,车队、马邦络绎不绝,商贾云集,市肆节此,经济繁荣。富弼选择距大营镇(青岭镇)以北做为流民安置处,可以筹集赈灾资金。

  2、仆射店以东十公里,为宋朝榷酒务中心商酒务。是为朝廷榷酒收税之地,作为北宋首相的富弼,可以以赈灾安置流民为由向朝廷争取足够的经费支持。

  3、选择以北龙兴寺为安辑流民的指挥中心,是当时最佳首选。宝丰北龙兴寺始创于隋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画圣吴道子曾于宝丰北龙兴寺华严殿画两壁,笔法绝妙,招徕文人墨客,达官贵族遊览观赏。宋代书画评论家葛立方撰《韵语阳秋》卷十四《画谱》云:“余时隨先文康公至汝州,尝至龙兴寺观吴道子画两壁。一壁作维摩示疾,文殊来问,天女散花。一壁作太子游四门,释迦降魔成道。笔法奇绝。壁用黄沙捣泥筑之,其坚如铁。然土人不知爱重,宣和间(1118至1125)先公到官,始命修整,置关锁纳匙于郡治。后刘元忠传得东坡寄子由诗,方知子由曾施百缣,所谓“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蜒可垂涕,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是也。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葛胜仲知汝州,其子葛立方随父葛文康公至宝丰城西龙兴寺,观览龙兴寺华严殿吴道子壁画,看到当地人不知爱重珍贵的吴画时,始命修整,置关锁封闭保护。并“纳匙于郡治”除了士大夫、官宦人等,一般人很难观看到吴道子龙兴寺壁画。

  自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宰相富弼判知汝州以来,到宋徽宗宣和(1120-1125)年间的57年内,先后有左仆射富弼知汝州;尚书右丞兼门下侍郎苏辙(右丞相)贬知汝州;汝州通守李纯绎;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朝奉苏东坡至汝州;太府卿葛胜仲出知汝州;吏部侍郎葛立方随其父葛胜仲游览龙兴寺观赏吴道子壁画,蒐集吴画资料,写入《韵语阳秋》画谱篇。他们都去过宝丰龙兴寺观赏吴道子壁画。

  4、仆射店地处宝丰西部浅山区,北宋时期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沟河纵横。可为流民提供丰富的野果、野菜、鱼鳖虾蟹等野生食物供灾民採食,以补救灾粮食之缺。山坡及沿河滩地,可供流民开垦耕种谷物瓜菜,开展生产自救。

  5、频临宛洛大道,流民安置后可沿路设店经商,增加收入。总之,富弼设置仆射店于龙兴寺以东三里处的养水(石河)南岸是百利无害的。历经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仆射店已成为宝丰西部的较大型聚落。据新修《宝丰县地名志》载:大店头(仆射店)位于前营乡境西部,东距前营乡人民政府驻地3.7公里,东临西袁庄,南临大营镇古垛村,西南邻大营镇蛮子营,西北邻岳坟沟,北邻翟庄。清乾隆《宝丰县志》古迹仆射店:“即邑西五十里店头也。宋富郑公以仆射判汝州,安辑流民于此,后人因以其官名店”。始称仆射店。该村濒临宛洛大道,村人依道开店供食,居众店之首,故名大店头。清属宝三里。1912年因之,1929年属商酒务区。1936年归属大营区,直到1977年8月前皆属大营镇(区、乡、公社)管辖。1977年8月至今归属前营乡政府管辖。1958年8月建大店头生产大队;1960年2月分设店东、店西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2月分设为店东、店西、店南三个村民委员会。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东西、南北主街各两条呈开字形相交。水泥路面。置路灯。民居多以砖木结构,双坡瓦房或砖混结构平房四合院。聚落总面积56.10万平方米。总户数1341户,总人口4873人。汉族,兰、任、何姓居多。清代村内有姜、任、兰、闫、张、郭、岳、柴、王、何等姓氏的古宅28处。洪山庙、三官庙各一座,古井一眼,有寨墙遗迹。农历二月初十、四月十五古庙会历史悠久。

  仆射店,这个千年古村,永远铭记着宋朝宰相富弼的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