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浩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刘炳强手中接过“河南省小米醋文化之乡”牌匾。
冯异醋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察看醋醅情况 梁国强 摄
“11月6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我县‘河南省小米醋文化之乡’牌匾。这块牌匾弥足珍贵,来之不易。这对我们宝丰酿醋人是个极大地鼓舞。”11月28日,在我县冯异醋业有限公司“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展厅内,该公司经理王浩谈起这块匾牌时感慨地说。“11月23日,‘冯异’米醋又荣获第二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可谓是喜上加喜!”
我县小米醋发祥地位于县城东18公里的李庄乡翟集村。李庄乡翟集村土壤肥沃,水质清冽,小米醋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两汉,盛于明清,曾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史料记载,东汉大树将军冯异带兵征战途中,将士们患肠疾。冯异调运家乡米醋千桶,以醋佐餐。将士们肠疾不日而愈。之后,光武帝刘秀钦封翟集米醋为“宫廷御醯”;明成祖朱棣为翟集米醋御题“上乘佳作,稀世精酿”;清朝乾隆下江南路过开封府时,曾带走翟集米醋作为礼品;19世纪30年代,翟集陈醋远销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及东南亚国家;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曾托郏县韩先生为其代购翟集陈醋数百斤。
2000多年来,翟集村小米醋裹着清香,一路走来,滋润着一方百姓的生活,闻名于中原地区,成为宝丰人民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我县深挖翟集小米醋非遗资源,拉长产业链条,保护传承小米醋酿造技艺,培育出了冯异醋业、应河醋业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小米醋酿造企业,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千年小米醋酿制技艺绽放出了新的光彩。2019年,冯异醋业被认定为第六批“河南老字号”;2021年7月,宝丰冯异米醋酿造技艺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些年,我县举办了醋文化书法作品展,成立了冯异文化研究会。李庄乡成立了醋业协会,以冯异醋业、翟集醋业为主导,发挥龙头作用,利用网络电商平台整合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目前,仅李庄乡就有大小酿醋企业作坊130家,小米醋年产量5300吨,初步形成了集原料、生产、销售、研学观光为一体的新业态,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数达2000多人。
冯异醋业有限公司经理王浩说:“近年来,我们在师承古法酿造的同时,成立了平顶山市食醋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省小米醋酿造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传统小米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银杏醋、富硒醋、醋泡花生等新品,采用批发零售、电商团购、直播带货、大客户+分销商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推动了小米醋生产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守正创新,研发更多更好的小米醋,为打造‘中原醋都’贡献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庄乡翟集村的小米醋生产,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小米醋产业蓬勃发展。异军突起的河南应河醋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县小米醋生产的又一中坚力量。
河南应河醋业有限公司位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2016年10月,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产品主要有口服液醋、礼品醋、调味醋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短短7年,应河醋业已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科技研发、教育研学、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手工小米醋酿造企业,年产小米醋3000多吨。
该公司董事长娄洪滨说:“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与茶文化、酒文化一样,醋也是一种文化。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小米醋生产,我们与河南科技大学建立了‘宝丰米醋博士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并将在做好调味醋基础上,重点开发保健醋、养生醋等中高端产品项目,实现应河小米香醋质量向中高端跨越、功能向养生保健跨越、形象向百年品牌跨越,匠心做好每一滴醋,致力打造中国中高端醋行业一流品牌。”
当前,小米醋产业在我县已形成了三产融合、群体发展的新态势,并呈现出了“有醋可品、有技可传、有文可道、有景可赏”方兴未艾的新景象。截至目前,我县小米醋生产企业及醋作坊已有130余家,年产量8500余吨。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快小米醋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原醋都’,实现新跨越,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王代强说。 (郭明远 文/ 刘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