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丰县城北十几里处,有一条不算有名气的小河,名叫石河。
相较于穿宝丰而过的南水北调水渠,或宝丰与郏县交界的汝河而言,这条河真的不起眼。但她却浇灌了两岸祖祖辈辈耕种的农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石河人家。也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
记忆中的石河,犹如银色丝带蜿蜒于村子后面的田野间,常年流水不断。水中鱼虾丰富,水面鸭鹅成群,叫声此起彼伏。绿油油的水草在波光里荡漾。更让人喜欢的是两岸河堤上一排排高大粗壮的柳树,柳条垂于水面,随风摇曳,颇有一点江南水乡的韵味。到了枯水期,河水减少,摸鱼抓虾是常事。挖地丁、抽芦芽、抓鱼、游泳、做柳笛、采野菊、溜冰……童年一年四季的快乐大多来自于石河。两岸人的童年大多都和石河结下不解之缘。这些都是石河慷慨无私的馈赠。
前些年,树木砍伐,取土挖沙,石河出现了干涸。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对石河进行了治理,疏河道,建河坝,修河堤,使石河渐渐又恢复了生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石河不只是一条普通的小河,更是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河。石河发源于宝丰、汝州、鲁山交界处,上源在五朵山下,流经我县几个乡镇,在石桥吕寨村注入汝河,全长只有68公里。考古发现,从观音堂到石桥不足40公里的流域内,发现了九个古人类村落遗址,涵盖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先辈以养羊为主要营生,故石河又称羊水,因古代“羊”“养”相通,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石河为“养水”。唐代徐坚《初学记》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黄帝斩蚩尤于青丘”。没想到连蚩尤也可能出生于石河畔。还有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更是出生于石河岸边。
这条普通的河,从远古流淌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两岸人民,她又何尝不是两岸人的母亲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