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新闻总第4494期 >2024-01-24编印

年产粉条52万斤产值520万元
肖旗乡红薯粉条加工拓宽富民路
刊发日期:2024-01-24 作者:  语音阅读:

3-1-24-2.jpg

  “这些粉条,是用我们自家红薯中提取的粉面、手工制作的纯红薯粉条,吃着有味劲道,非常受大家的喜爱!……”1月20日,正在忙活的肖旗乡赵岭村红薯粉条加工大户许红卫说。

  肖旗乡位于城北4公里处,全乡呈岭洼相间、高低相错的地形,红薯种植和粉条加工历史悠久。近年来,该乡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红薯种植和传统红薯粉条加工,让群众鼓起了腰包、走上了富裕路。

  “我的红薯粉条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录。去年,我种了50亩春红薯,主要进行粉条加工,没想到种得太少了,这几天是供不应求!”今年57岁的许红卫自豪地说。

  肖旗乡丁岭村种植大户刘占领说:“2023年,我种了20亩春红薯,亩产6000多斤,按15%出粉率计算,每亩红薯可生产900斤红薯粉条。按每斤粉条10元计算,毛利润9000左右。扒除人工和成本,每亩地净收入4000元左右。”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在我们红薯种植方面给予了技术指导和土地流转支持,为粉条加工作坊建设小型冷库进行补贴,利用网络抖音等网络平台,帮助大家宣传,使我们这里的红薯粉条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提高了大家种植红薯和加工粉条的积极性。”该乡贺岭村党支部书记付振江说。

  目前,肖旗乡已形成了红薯育苗、种植、销售、储藏、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该乡的丁岭、贺岭、赵岭等6个村,就有17个红薯粉条加工作坊,年可生产粉条达52万斤,产值52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红薯新品种引进力度和种植技术指导,扩大红薯粉条生产规模,引导大家开发红薯‘三粉’(粉面、粉皮、粉条)系列产品,打造红薯粉条品牌,抱团闯市场,进一步拓宽乡村富民路。”该乡主要负责人表示。    (郭明远 文/王少可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