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石桥镇交马岭村的广阔麦田里,拖拉机牵引着秸秆打捆机在田间穿梭作业。拖拉机、秸秆打捆机一前一后配合默契,废弃的秸秆瞬间变成了一块块“金砖”,散落一地(如图)。
据介绍,在交马岭村的2000余亩麦地里,收割机机主每亩给群众优惠10元,帮助收割。作为交换,剩余的废弃秸秆由打捆机进入麦田打包,免费捆成“块”带走。一亩地产生小麦秸秆200斤,一台机械仅一天就能够打捆500亩的秸秆。
“以前秸秆没人要,现在成了‘香饽饽’,附近甚至更远的饲料厂、养牛厂都抢着收秸秆。我们已经承包了附近8个村的秸秆回收任务,将近1万多亩,加工之后,一吨秸秆就能赚130元左右,经过打包的秸秆,放三四年都不会坏。”承包打捆秸秆的张啸楠说道。
秸秆变饲料,增收又环保。收回的秸秆被运送至附近大牛村、高铁炉村的养牛厂,成为肉牛的“口粮”,也变成了种养循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保障饲料供应、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可谓是“一举三得”。
“吃”进麦秸秆,吐出“金”方块。回收利用解决了农民的“秸秆愁”、政府的“生态愁”,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下一步,石桥镇将继续依托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宝物”,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发展。 (牛梦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