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4583期 >2024-06-18编印

●现场新闻
为有善举活水来
—— 蛮子营村六旬老人志愿者修渠抗旱记
刊发日期:2024-06-18 作者:  语音阅读:

2-6-18-1.jpg

老人们在工地上稍作休息

  6月12日,看着汩汩的河水流进田间,大营镇蛮子营村村民吴书见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蛮子营村地处大营镇西北部丘陵地带,为三乡(镇、示范区)交界地,水利设施滞后。今年6月初“夏收”后,持续高温,降水不足,旱情严重,秋作物种植困难。近期,为支持抗旱种秋,龙兴寺水库开闸放水。该村东边有龙兴寺水库南干渠穿过,但支渠长期失修,渠道破损,农作物秸秆乱堆,200亩农田临渠却浇水难。

  该村69岁的群众吴书见见状心急如焚,急忙来到村室反映情况。村支书边怀宁听后当即带领村干部现场察看并研究解决修渠办法。吴书见表示:“只要村里提供水泥、砖、砂石等物料,他负责联系魏京子和郭坤子等老同志组织施工,不要工钱,免费出工……”此举,让在场的村干部大为感动,并表示将大力支持。

  田野上,热浪袭人。一支由10名六旬老人组成的临时志愿修渠队顶着36度以上的高温,干劲十足,划线、挖土、垒砌、填埋等作业有序进行,现场一派繁忙。

  据村干部郭建佩介绍,村里外出务工者多,留家的多为老人,这支由10名老人组成的志愿修渠队平均年龄达65岁。

  “其他群众不参加修渠,你们埋怨吗?”“不会,修渠是为子孙谋福利,谁在家谁帮忙,我们这些老家伙以前修过龙兴寺水库大渠,这点活儿不难,知道咋干,其他百姓也帮不上啥。水渠修复后,沿线200多亩地可实现自流灌溉,能省不少钱,秋作物也都能种得上。”参与干活的郭坤子朴实地说。

  经过连续三天施工,共安装大口径水泥管120米,清理沟渠280米,硬化水渠30米,保障了水源顺利进入田间。在修渠期间,村干部不但及时保证了物料,还多次送来粽子、矿泉水、饮料等进行慰问,当好坚强后盾,打响了一场抗旱造墒种秋攻坚战。

  目前,该村村东200亩农田基本浇完,为夏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梁国强 李世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