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健康·生活总第4624期 >2024-08-14编印

谚语里的伏天饮食
刊发日期:2024-08-14 作者:  语音阅读:

  入伏后天气闷热,人容易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古人在安度炎夏方面有不少智慧,民间流传的伏天饮食谚语中就蕴藏着健康密码。

  头伏不补,伏天受苦。这句谚语强调了伏天进补的重要性。夏季人体消耗大,刚入伏就注意进补有助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伏天进补应注重清补、平补,前者指少吃过于油腻和燥热的食物,多选择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养血功效的食材进行调养,后者指进补要和缓。可适量食用银耳、莲子等滋补品,或炖煮瘦肉汤、鱼汤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但不宜过度,否则容易导致身体不适。需注意,进补要因人而异,避免盲目跟风,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补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饺子、面条、烙饼作为主食,不仅易于消化,还能有效补充夏季人体容易流失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钾、钠等矿物质。对于过去很难吃到肉、奶的老百姓来说,这些主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与精白米相比,白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50%左右,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约高一倍,因此伏天适合多吃点面食。饺子馅和面条卤能提供更多营养,鸡蛋进一步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其中的卵磷脂对神经系统也有益处。如果想进一步补充营养,可以丰富饺子馅、面条卤中的食材,比如加入虾仁、鱼肉等海鲜,豆腐、蔬菜等素菜,以及猪肉、牛肉等红肉;或在面中加入全麦粉、杂粮粉、荞麦粉等。

  入伏羊肉,出伏鸡。中医认为,羊肉性温热,能驱寒补阳;鸡肉性平味甘,易于消化。从营养上看,羊肉、鸡肉都富含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有助缓解夏季疲乏。头伏时,可以适量食用炖羊肉或羊肉汤,最好加点胡椒、辣椒等香辛料,帮助身体发汗,排排寒气,对经常待在空调房内的人来说尤其有益。出伏时,可以选择清蒸或炖煮的鸡肉菜肴,滋补又不上火,有助缓解伏天带来的不适。随着饮食观念的转变,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因此,在烹饪羊肉和鸡肉时,可以选偏瘦的部位,比如羊里脊肉、羊前腿肉、鸡胸脯肉、鸡腿肉等,同时增加蔬菜比例,使菜肴更加健康美味。

  头伏馄饨二伏茶。馄饨是半流质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且馅料多样、可荤可素,能提供丰富的营养。伏天出汗多,人体容易缺水,大家可以自制馅料丰富的馄饨,少放含钠调味品,然后连汤吃掉,有助补充身体所需。茶能清热解暑,提神醒脑,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健康功效。伏天适当喝些绿茶、菊花茶等清凉饮品,有助解暑降温。现代人饮品选择更多样,除了传统茶饮外,还可以喝牛奶、椰子水、豆浆、酸梅汤等,以满足不同口味和营养需求。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