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自古至今,曲艺具有劝善惩恶、引导公序良俗的作用。民间的说书艺人,把儒释道的文化变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来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唱,民众在听说听唱中懂得和接受传统价值观。尤其是曲艺中的长篇大书更是书中的精华,书中的故事向世入传递着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曲艺的传递,起着悄然教化的作用。本文试从长篇大书在承担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功能和作用剖析浅谈,以此抛砖引玉。
一、曲艺的特征及大书的特点
曲艺艺术是以口语说唱为特征,形式相对简单,由一人或几人演唱,辅以小型乐队伴奏。曲艺是“说着唱”与“唱着说”的有机结合,在舞台表演上体现“一人多角”“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与戏曲、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异其趣。我国的曲艺拥有众多的艺术形式,它深深扎根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群众喜闻乐见。曲艺的说唱内容是通过故事、人物来表达思想、生活,诉说人间的酸甜苦辣、生命的愁苦欢悦。同时,千百年来,通过曲艺艺术的感召力,对民众的情感、意志产生了极大影响,起到了教化育人的作用。
曲艺的教化育人,在过去主要是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感化、斧正。人们在听说唱的同时,会受故事中人物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从中学会正直、善良、机智、勇敢、团结、谦恭、忍让、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美德;在今天,人们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形成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经过曲艺作品的再塑造,又可规范不道德行为。尤其是当今,曲艺及曲艺中的大书同样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在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民众的思想素质,依然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曲艺的种类众多,笔者仅从说、唱二类中的大书传承谈开。曲艺说书分大书、中书、小段。其中,又分传统书目、现代书目。人们习惯把能分场次、章回说唱时间较长的书目称作大书,说大书的艺人称大书艺人,大书艺人一般都有叫做“淌水”的功夫,淌水也叫跑梁子,是指能根据大书的提纲去铺叙故事情节即兴编词演唱。过去的说书艺人学徒时必须学大书,待数年学成后才可独立登台演唱,然后根据后天天赋及勤学苦练,方可成为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一般能唱大书的民间艺人都有这个扎实的功底。笔者见到过能熟练即兴编词演唱的有马街书会状元、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王树德。王树德是郏县人,说话时结结巴巴,但他说起书来一点都不结巴,他的唱腔深厚粗犷,能现编现唱,随心所欲,在马街书会周边及河南很有名气。另一个是河南坠子艺人郝桂萍——襄樊市曲协主席、襄阳市政协副主席。她唱腔圆润,能即兴演唱,襄阳电视台在她从艺60年时录制了她演唱的多部长篇大书。
说书艺人在说唱大书的正书之前,往往要说一段闲篇书帽,或念一段“韵白”(又称定场诗),或用乐器打一阵“闹台”,然后说段引子,引出正书,以此招徕观众和稳定听众的情绪,吸引注意力,称作“开场”,开场时间一般较短,三五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如河南坠子艺人在开场前,一般先会说上四句或八句“定场诗”:
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
早知书中黄金贵,夜照明灯下苦心。
或:
三国战将数马超,定计还数孔明高。
赵云浑身都是胆,张翼德喝断当阳桥。
或:
各行各业虽多,唯有说书难习。
装男扮女非容易,千言万语难记。
一要字清板稳,二分刁憨迟疾。
能文能武我自己,赛过一台大戏。
定场诗之后,接着是一段滚白口:“四句上场诗念过,内有半部古段相随。请君不嫌俺破喉咙哑嗓,慢慢送来一回。”接着是弦子、檀板响起,然后开始唱引子:
交代接纳归正本,
论论当年文正风。
回文单表哪一个?
接着上文对你明,
人人说我忘记了,
小弦子一拉记得清。
爱听文、爱听武,
爱听奸来爱听忠。
爱听文《包公传》;
爱听武《杨家将》;
爱听好《庞国丈》;
爱听忠来唱《刘墉》;
半文半武《张廷秀》;
苦辣酸甜《挂红灯》;
诸位先生莫发躁,
俺伙计拉我还唱,恁们是听——
引子里边的曲目可结合故事的内容随意更换。民间唱地摊的开书前都有引子,引子成为河南坠子大书开篇前的俗套。现代曲目登台演唱没有引子套路。
扣子和包袱。扣子是指大书中为吸引观众而设置的悬念,包袱是指大书中的笑料,扣子和包袱都是说唱大书不可或缺的。扣子一般运用在大书高潮处,然后说上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吸引观众不离开,继续听下一场书。大书能连续唱数十场或更多。
所以说,大书是民众最喜爱,且最能看出艺人功底水平的书目。
二、大书在传统文化传承及价值取向中的传递功能与作用
现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先生在对曲艺人的定位分析时说:“曲艺人以活态传承的样式创新和发展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功不可没,曲艺所包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当今提倡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涵养。”
长篇大书是曲艺的精华,是书之根、书之魂,其在劝善惩恶、引导公序良俗作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民间的说书艺人,把这一来源于民间口口相传的艺术内容和形式,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说唱于民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气节,影响着民众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起着娱乐教化的作用,其功不可没。
如:北宋说“三分”,元末柳敬亭在安徽明军帐中说三国,抗战中无锡曲艺艺人华彦钧(阿炳)在崇安寺前广场开讲岳飞故事,王少堂在乱世中演讲《武松》等,都可证明曲艺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取向中起着重要的传递功能。
通过曲艺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传递出各种信息,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情感和意志,故事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恨,亦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和自觉行为。从这一点讲,传承和弘扬曲艺,在拯救信仰缺失的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如传统大书《包公案》中《铡包冕》的段子,包拯不徇私情为民除害,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千古称颂。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史为鉴,把反腐倡廉提到党的存亡、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高度来抓,同样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称赞。
三、大书的传承与弘扬
大书是曲艺的精华,是根、是魂,具备说大书的功底,才能够承担起曲艺传承的使命。对大书的传承和弘扬与曲艺的传承和弘扬一样,是全社会的事情,正如有关专家说的那样:“传统曲艺大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世世代代颂扬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不容置疑,曲艺在过去曾经担当和发展了它独特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现代传媒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形式和内容已不适应快节奏的时代步伐,受众面减少、艺人在流失、曲种在消亡,曲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曲艺发展举步维艰。怎样传承与弘扬,曲艺界在努力探索,党和政府也在努力探索,大书的传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对大书的传承与弘扬,笔者认为:一是坚定曲艺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必能走出一条自身传承和发展创新之路的信念;二是重在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大书;三是着力点在开展曲艺教育培养大书新人;四是培育曲艺大书受众和市场;五是创研产品、创演精品;六是大书也要上新媒体、上网络、上广播、上电视;七是与地方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八是举办马街书会大书擂台赛;九是建立长效扶持机制,在曲艺精品创演活动中,对曲艺阵地、曲艺团队、曲艺基地、曲艺教育、曲艺交易、曲艺产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以上的每个项目都需要投入大量工作和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第一、在政府层面上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书状元的评选工作,每年都会将书状元的评选作为重要活动列入马街书会活动的文件中,并有专门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每次评选出的书状元还都要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在颁奖晚会上为其披红戴花,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马街书会景点设塑书状元头像,在马街书会展厅展出书状元简介、照片和演唱视频,让其在社会地位上得到大的提升。
第二、在社会层面上
大家充分认识到书状元是马街书会传承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状元的评选不能再以书价高低作为唯一的评选标准了。曲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要想健康的传承下去,就必须将传统曲艺大书传承下去。
第三、在艺人层面上
以往书状元的产生主要是依据擂台比赛第一名或者书价竞拍最高者为当年的书会状元。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在艺人的要求下,政府领导听民声、尊民意,决心将马街书会书状元的评选由专业舞台上转移到舞台下,充分在脚踩大地上的民间艺人中选拔出接地气、有实力、会大书、能够真正将曲艺艺术传承下去的优秀人才选拔为书状元。
《曲艺》杂志2015年第4期刊登了徐小桃的关于《浅析马街书会书状元对曲艺传承的作用与意义》一文中,谈到书状元评选对曲艺传承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三点:一、对于传统大书的说唱有着积极的保护、促进作用;二、对于青年曲艺演员具有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三、对于培养曲艺新人及促进民间曲艺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们伟大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曲艺说唱大书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和道德血脉,滋养着无数普通民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欣闻“马街书会将实现常态化”一事时,笔者深感欣慰,这对于弘扬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赵民强 魏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