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版总第4638期 >2024-09-04编印

育好“领头雁” 带动乡村兴
石桥镇“五步工作法”激发农村带头人活力
刊发日期:2024-09-04 作者:  语音阅读: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石桥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基层,带队伍,抓好“关键人”、抓实“关键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2023年实施的“五步工作法”,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全链条管理,持续激发农村带头人队伍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实施支部书记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书记论剑”,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到兄弟乡镇先进村观摩取经,邀请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到该镇传经送宝,通过实地看、相互学,提升素能,激发热情。持续开展“书记课堂”,每周五由2名支部书记围绕重点工作谈体会、谋发展,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实现思想破冰、工作破局,努力打造“谋发展、抓发展”的支部书记队伍。

  实施双向报告机制。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五确定为“集中报告日”,支部书记向镇党委报告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镇党委向各村通报下一阶段政策方针、重点工作,做到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实施定向访谈机制。围绕省、市、县工作重点,由镇党建办列出座谈提纲,制定时间安排表,不定期对包区区长、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党建明白人等重点人员进行访谈,由镇党委副书记直接把关,帮助干部明方向、理思路。今年以来已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党纪学习教育等多次访谈活动。

  强化关心关爱。党政班子成员每周至少一次到支部书记家中,唠家常、谈心事,了解掌握支部书记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常态化对其家属进行慰问,送去党委政府的关怀,让支部书记情暖于心,干劲十足。

  建立退出机制。通过制定积分考核制度和评议,把各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工作差的要退出让位,从而增加支部书记危机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格局。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我们的‘五步工作法’内容总结起来的话,就是‘拉进来、育起来、选出来、管起来和退出去。’”石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镇“五步工作法”在做好“管起来”外,在“拉进来”中,他们建起了由成功人士、优秀退役军人、热心妇女同志、有想法的党员组成的乡镇后备干部库,做到村有名单、乡有名册,为乡村建设蓄足“源头活水”。在“育起来”中,他们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从党员个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之日起,参与支部工作,把工作落实情况量化积分,将党员作为支部书记潜在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村“两委”每季度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在外成功人士通报工作,让他们感受组织关怀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意愿。在“选出来”中,村“两委”班子成员空缺不足时,优先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择优补缺。同时,综合考虑后备干部能力特点、平时表现,有意识发现一批重点人才,进行岗位锻炼。

  据介绍,“五步工作法”的最后一步是“退出去”的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拉、育、选三步,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增加支部书记危机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格局。另一方面是制定积分考核制度,把“五星”支部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完成质量列为积分考核内容,周通报、月排名,将积分作为支部书记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全镇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通过支部书记全链条管理“五步工作法”,推动了石桥镇建立一支“有威、有度、有力”的乡村振兴支部书记队伍,助力该镇摘得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先进镇”等多项荣誉。该镇的邢庄村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村内13个酒坊集聚,白酒产业联动发展,获评“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河南省酒文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东大庄、高铁炉、师庄等3个村,打造了村级信访阵地“老娘舅茶室”“乡贤为民说事屋”“传承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其中“老娘舅茶室”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农村版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竹园、何寨等6个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道路实现连接互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赵庄、大胡庄等10余个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石桥、东大庄等2名优秀支部书记经过推荐考试,分别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和乡镇事业编。  (史军伟 牛梦雨 李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