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新闻总第4659期 >2024-10-17编印

一头连高校 一头连田间
“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助力
刊发日期:2024-10-17 作者:  语音阅读:

  “昨天早上6点多坐高铁刚从甘肃回来,今天下午1点多有同行朋友从四川过来见面,今天上午是个空……”10月10日,笔者在位于周庄镇的宝丰县珍稀食用菌科技小院见到曼永峰时,他无奈地说。

  今年49岁的曼永峰是宝丰县食用菌协会理事长,也是宝丰县珍稀食用菌科技小院项目的负责人。科技小院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羊肚菌、赤松茸、香菇、木耳、平菇等传统食用菌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逐步向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转变,珍稀食用菌广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旺盛。

  “室温要保持在24℃,湿度最低80%,1周后就出菇了。”在种植大户程素的平菇菇棚,曼永峰对她说。

  今年55岁的程素家住周庄镇辛庄村,她自2017年到珍稀菌产业园打工,从事食用菌的育种、生产、加工等工作。2020年,程素在产业园承包了8个菌棚,成为食用菌种植大户。“曼总经常亲临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不论何时,只要我们需要他前来帮忙,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脱。”程素说。

  曼永峰、黄留兵、张光磊、赵雪晓等科技小院的专家团成员用“一看成果就信、一听讲解就懂、一用产品(菌种)和技术就灵”的办法,向群众传播实用技术,充分发挥了技术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科技小院项目的宣传和培训,程素等一些原来不懂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农户成了种植大户。专家团帮助指导周边种植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农户的科技水平提高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脱颖而出,这些乡土人才也频频走出去到周边指导食用菌生产。

  在曼永峰的带领下,科技小院项目承担单位宝丰县食用菌协会通过与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入合作,培育新品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宝丰县食用菌协会与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成立了博士工作站,双方在珍稀食用菌种植技术、深加工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协会与河南大学合作,在康文艺教授带领下共同研究侧耳、金耳等品种的多肽加工技术,提高了食用菌的附加值。协会与中国农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成功选育出一批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具有高产优质特性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在合作过程中,宝丰县食用菌协会成功推广了多个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如“果味菇”“白松茸”“金耳”等。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

  “助力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治理有效、乡村文化繁荣、乡村美丽宜居,是科技小院成立的初衷。”曼永峰说,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珍稀类食用菌栽培”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宋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