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思想智慧,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的”,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深刻揭示并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文化底蕴。这一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一思想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这一重大变化,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开放包容。这一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深刻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是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这一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思想开放包容,既来自于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也吸收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展现出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作出具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要求,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生态文明建设是大仗硬仗苦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深刻把握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树立底线意识,强化系统思维,把系统观念贯彻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持之以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