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视点·聚集总第4688期 >2024-12-04编印

水磨湾: 一方山水解乡愁 一抹天青醉古今
刊发日期:2024-12-04 作者:  语音阅读:

3-12-4-1.jpg

宝丰汝窑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现汝瓷之美

3-12-4-2.jpg

水磨湾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12月1日,冬日暖阳下,记者驱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我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闫三湾村水磨湾组,青山叠翠,溪水潺潺,游客沉醉于山水间,流连忘返。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闫三湾村独具一格的生态环境。该村处于伏牛山余脉群山环抱之中,植被茂盛,奔流不息的石河从村中穿过,天然溶洞白龙洞、明清时期枕头山寨遗址、凤凰头等自然人文景观让人惊叹,昔日闭塞的山村如今成了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石河属北汝河支流,在我县境内全长68千米,流域面积417平方千米,流经观音堂、大营、前营、商酒务、石桥等乡(镇、示范区),在石桥镇吕寨村注入北汝河。水磨湾是其一段水湾。

依托自然景观和山水资源,闫三湾村的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闫三湾村党支部书记闫会正介绍说,除了支持旅游业,村里还大力发展花椒种植特色产业,每到花椒成熟时,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花椒成为一道别样风景。如今,仅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内的花椒种植面积就达4万余亩(1亩≈666.67平方米),年产椒果108万公斤,产值突破千万元。

“昔日的荒山成了金山银山,花椒树成了摇钱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商科峰说。

在前营乡店西村南坡,宝丰县辰元实业有限公司的酸枣种植基地工人忙着给酸枣树浇水、除草、修剪枝叶。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公司建设成为无公害采摘、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企业,可辐射带动前营乡、大营镇、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16个村的劳动力就业。”宝丰县辰元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兰帅领说。

位于前营乡岳坟沟村的宝丰龙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紫砂工坊厂房里,工作人员炼泥、制作忙碌不停;大师工作室中,宜兴制壶名家黄飞平对着精美的紫砂作品构思创新……

我县陶瓷资源丰富,不仅盛产用于制作汝瓷的高岭土、黄金土、玛瑙石等原料,而且紫砂陶土储量十分丰富,素有“南有宜兴、北有宝丰”的美誉,其紫砂烧制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岳坟沟村紫砂页岩资源丰富,紫砂文化底蕴深厚,2023年9月紫砂工坊被命名为宝丰县非遗工坊。”前营乡党委书记王冰介绍说,为让紫砂这一陶瓷文化再放光彩,2023年8月,岳坟沟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宝丰龙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聘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飞平、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马聚魁,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在传统紫砂陶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成紫砂炼泥车间、手工制作间、大师工作室、成品展览和直播间,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该公司开办紫砂制作技艺公益课堂,为紫砂文化发展传承贡献力量。

黄飞平多次来到岳坟沟村考察取样,被该村储量丰富且优质的紫砂资源和当地大力发展紫砂文化产业的诚意深深吸引,决定在此安家落户,发展紫砂事业。2022年,黄飞平将户口迁到了岳坟沟村,成为岳坟沟村首个引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在北宋五大名窑(汝、官、钧、哥、定)中,有‘汝窑为魁’之称。位于大营镇清凉寺村的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曾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张磊说。

12月1日,在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近距离了解汝官窑的前世今生,汝窑中心烧造区窑炉、作坊等遗迹让人惊叹;在宝丰汝窑博物馆内,一件件精美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在清凉寺村党群服务站办公室,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正和村里的汝瓷艺人探讨汝瓷烧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王学锋介绍说,清凉寺村成立了我市第一个乡村文化合作社,还结合汝瓷文化优势成立了汝瓷文化分社,以及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协会和电商办公室,采用“支部+协会+电商”的模式,引导140多家汝瓷烧制研发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加入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协会,提升汝瓷品牌形象和附加值。如今,清凉寺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汝瓷专业村”,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全镇汝瓷产业的经营主体已达15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产汝瓷近30万件(套),产值超亿元,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大营镇党委书记李凯说,大营镇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做好技艺传承,目前已设立汝瓷烧制技艺传承所11家,培养四级传承人71名;定期邀请国家、省级陶瓷大师讲课,举办陶瓷设计培训班6期、电商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次;成立电商企业20余家。如今,该镇正整合资源优势,奋力推动汝瓷产业向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转变。

我县以传承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打造为支撑、以龙头带动为引领,努力推动汝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目前,我县建成并开放了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拥有王君子、马聚魁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技能大师40人,四级汝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100多人,生产研发机构由4年前的48家发展到近20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陶瓷产品种类5000余种、年产量1000多万件(套)、年产值6.8亿元,形成以仿古瓷、艺术瓷、工艺瓷、日用瓷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

“‘多彩平顶山 九沟十八湾’品牌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实际、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打造文旅产业新名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王浩表示。     (巫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