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介绍耳鸣的视频,轰轰声意味肝火旺,嗡嗡声意味脾胃虚,蝉鸣声意味要补肾。我偶尔也会出现耳鸣,想知道这个说法有道理吗?”近日,45岁的河南洛阳市民祁女士打来电话咨询。
“网上说的这些,是根据中医辨证区分的,中医上将耳鸣分为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脾胃虚弱型等,但我们也不要‘对号入座’,更不可自行乱服药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伤、药物、疾病、精神状况等。”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张安东说,“耳鸣患者到耳鼻喉科检查,需要做咽鼓管功能测定、听力测试等,对耳鸣的频率和响度进行检测。如果耳鸣伴随脑鸣,还需要到神经内科进行评估。”
我们日常如何延长听力“保质期”呢?张安东提醒,远离噪声环境、不要经常掏耳朵、避免耳朵进水、保持好心情、及时治疗感冒和鼻炎等。如果出现耳鸣,要及时就诊,耳鸣超过6个月就变成慢性耳鸣了,治疗更加复杂。
缓解耳鸣带来的不适,张安东推荐了鸣天鼓和按压耳屏这两种方法。
鸣天鼓 搓热手掌,将两掌心紧按两侧耳郭,再将食指按压在中指上,然后用力使食指滑下,叩击脑后枕骨最高处,叩击时可听到“咚咚”如击鼓的声音,共叩击60次。
按压耳屏 用拇指或食指按住耳屏(即外耳道口凸起处),一按一放,重复进行,每次按摩约10分钟。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