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新闻总第4724期 >2025-01-27编印

石桥镇:绿何园家庭农场产品走俏春节市场
刊发日期:2025-01-27 作者:  语音阅读:

3-1-27-2.jpg

  “开塘啦,捕鱼啦!”在一阵欢呼声中,鱼塘内十几名壮汉拉网合拢(如图),鱼塘边吊车起臂、摇动,一批批肥壮的鱼儿被装入货车,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石桥镇高铁炉村的绿何园家庭农场鱼塘四周人头攒动,客商云集,一派喜迎新春过大年的忙碌景象。

  今年62岁高铁炉村村民何国付,2012年立足当地实际,投资1200万元,创建了涵盖养殖、种植、粮油加工、销售等为一体循环性产业的家庭农场。该鱼塘位于石桥镇北汝河岸边的荒滩上,占地200多亩,有6个大小不等的鱼塘,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鲤鱼等,年产值300多万元。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鱼塘产生的“废料”,何国付在鱼塘边流转了200多亩耕地,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农作物,利用养殖场引来的“肥水”进行浇灌,让这些农作物全部用上了“农家肥”。

  2019年,何国付投资140万元,购置了小麦加工、面条加工、豆腐皮加工设备,为自己和周边种粮大户所生产的粮食豆类作物进行加工,订单销售。因其生产的鱼、面粉、馒头、面条、菜籽油、芝麻油质量好,大家吃着放心,深受本地群众和外地客商的青睐。

  一位高铁炉村的群众指着村外田间一条2000多米长的水泥路说:“过去,这条路,下雨天泥泞不堪,拉运庄稼非常不方便,还是人家国付自己掏钱修了这条路,大家打心眼儿感谢他!”

  在绿何园家庭农场打工者,大多是来自周边乡村。农场的季节工较多,生产旺季时,可用工人近200名。“我是负责农场生产加工的,在这里干活十几年了,年薪7万多元!”在该农场务工的高铁炉村何自阳说。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交流中,何国付的手机一直是忙个不停,有的是要石磨面粉,有的是要食用油的,有的是问鱼塘开塘没有……

  “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为不仅要自己干,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干,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下一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将继续做大做强家庭农场循环产业,让大家吃上放心食品,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路!”何国付说。   (郭明远 文/图)